城·事(130)曾巩济南修曾堤 苏轼杭州筑苏堤

2016-09-16 09:0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曾堤上杨柳垂荫,百花飘香,堤两侧湖水萦岸,波涛阵阵。

  

  重修后的曾堤成为大明湖十六景之一——曾堤萦水。

  

  走在现在的曾堤上,可以看到观看风景的游客,锻炼身体的市民,他们闲适地欣赏着“花开满北渚,水绿到南山”的大明湖.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帆

  在不少游客心目中有白堤、苏堤等景点,却不知道在济南还有一个与苏堤并称的曾堤。这座曾经名叫“百花堤”的曾堤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修建,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明湖上。近日,大众网记者由超然楼穿过一片绿树,来到大明湖十六景之一的曾堤萦水,探索“窗外暮听明湖雨”的优美意境。

  曾巩修堤治理水患,苏轼收到启发建苏堤

  今年,雨水格外照顾济南,丰沛的水源让泉城济南显得格外精神,趵突泉格外活泼地喷涌着,初秋的大明湖更是像绿宝石一样镶嵌在济南老城的北部。

  从古至今,济南地势都是南高北低,过去南部山区和城内泉群的水毫无节制地宣泄城北,北门内外常遭水患。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52岁的曾巩来到了济南,担任了齐州地方的首席长官。曾巩据实考察,在北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包括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水闸等。

  曾巩对大明湖进行整治时,修筑了一条贯穿大明湖南北的“百花堤”。修成之后,大堤将大明湖分成“西湖”与“东湖”,大堤成了人们从南岸登临北岸北渚亭的路径,常在百花堤上行走的人们亲切地称此堤为“曾堤”。

  大明湖的风景吸引了曾巩,他游大明湖留下了“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的诗句。与曾巩有着同样感受的是大文豪苏轼,苏轼曾两次来到济南,还把齐鲁大地视为“第二故乡”。后来,苏轼出任杭州知州,当时杭州西湖淤塞严重,想到济南的“曾堤”,苏轼决定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公园扩建重修曾堤,入列大明湖新十六景

  相比而言,建的更早的曾堤在历经历史沧桑后坍塌成瓦砾,也不如苏堤有名,曾令很多济南人痛心。济南退休教师刘慕雍在采访中曾说,读到曾巩描写的大明湖“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荫成”,但是想到给济南人曾经带来好处的曾堤却消失了,心里非常难过。

  2008年,济南市扩建大明湖公园时恢复长堤,将南丰桥与南丰祠之间的一段路命名为曾堤,成为贯穿明湖南北的旅游通道。堤上杨柳垂荫,百花飘香,堤两侧湖水萦岸,波涛阵阵,成为大明湖十六景之一——曾堤萦水。

  据史料记载,修建完堤坝后,曾巩曾写下《百花堤》诗:“如玉水中沙,谁为北湖路?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我为发其狂,修营极幽趣。发直而砥平,骅骝可驰骛。周以百花林,繁香漫清露。间以绿杨阴,芳风转朝暮。飞梁凭太虚,榭嶢蹑烟雾。直逼高城巅,海岱归指顾。为州乏长材,幸岁足杭余。与众饱而嬉,陶然无外慕。”

  走在现在的曾堤上,可以看到观看风景的游客,锻炼身体的市民,他们闲适地欣赏着“花开满北渚,水绿到南山”的大明湖,也许可以体会到当年曾巩骑着骏马,欣赏着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