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466)百年长河春潮起 看起步区获批设立一周年交出的“黄河战略答卷”

2022-05-23 09:2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苑文飒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苑文飒 济南报道

  5月的黄河潮起水阔,站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公园望岳丘上环顾四周,大堤公园滨菊绽放、油菜花飘香,市民拍照打卡相映成趣。远处济南黄河凤凰大桥车流如织,在建的济南黄河大桥复线塔吊高耸,大桥、崔寨组团天际线勾勒出新城轮廓。在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黄河之畔,感受这座现代绿色智慧新城区的起步之势、崛起之变。

  锚定“以水四定” 坚持河城一体 生态优先带动绿色发展走在前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起步区成为黄河战略中的唯一实体性新区。黄河入济百年,大河春潮再起。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包括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规划面积798平方公里,其中管委会直接管理大桥、崔寨、孙耿、太平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50平方公里。按照“五年成型、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三步走目标,预计2035年实现新城区面积171平方公里、人口180万人目标。

  1855年黄河改道济南,成为左右区域发展的一大变局。100多年来,津浦铁路跨越黄河和自开商埠一度为济南破局,带动近代崛起。时光流转,2021年,在黄河战略中应运而生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牢记“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航标、总定位,特别是聚焦“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从开局起步之始,就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从水文章破题,确保黄河安澜、河城一体发展。

  如何在建设一座现代化新城区的同时,还要不增加黄河生态环境负担?起步区的答案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既做加法更做减法。

起步区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区一期工程卓见成效

  做优增的文章。起步区现状供水量1.29亿方,预计2035年水资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5亿方,按照相关规划,新增2.2亿方水主要来自引江水和再生水,不会额外挤占黄河水资源。做足减的文章。起步区新增产业摒弃高能耗、高耗水产业,同时通过集约节约用水,确保人均、单位用水量逐年下降。

  在做好水文章同时,起步区加快黄河沿岸生态环境提升改造。行车驶过济南黄河大桥,焕然一新的起步区“南大门”映入眼帘。从此处向东,起步区打造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区,一期工程已卓见成效。

龙湖湿地

  该示范区内,过去陡峻的大堤,成了缓坡绿化的公园,绵延两公里的油菜花成为近期济南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沿缓坡绿植间步道向北,可直接进入起步区城市展厅,河堤和公共建筑融为一体。未来这条长堤还将结合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不断提升,打造更多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地。同时,结合滩区整治、生态湿地提升以及堤顶路的改造,起步区段的黄河将从人人避而远之的行洪河变成连接两岸城区市民乐而游之的幸福河。

  引爆重大项目 启动园区引擎 产业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在起步区崔寨组团高新产业集聚区的张仙寨路旁边,占地3600余亩的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产业园正在加快施工。这是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引爆项目,一片蔬菜大棚地将因为该项目向一个现代化汽车城蝶变。

起步区绿建国际招商产业园

  据悉,该项目2022年开工,并计划今年投产,将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及动力总成等核心零部件,吸引新能源乘用车高端人才集聚并带动直接就业2万人,投资和产值均超百亿元。

  和该项目相媲美的是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同样投资超百亿元。不同的是,该项目聚焦新能源另一产业方向——氢能源。

起步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该项目拟建设氢能产业研发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建设由车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4条生产线组成的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后,预计2025年底达到万台产能,2030年底前达到不低于十万台产能,将带动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国家级“氢谷”。

  在过去的一年,起步区通过确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发力加强项目招引,截至目前,已经开工三批次重点项目67个,总投资897亿元,为起步区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强力支撑。

起步区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

  同时,为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优势产业集聚效应,起步区以园区平台为依托,加快载体建设,为产业壮大营造更好环境。

起步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

  其中,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已经投产,中科新经济科创园落地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等3家中科院分支机构,孵化一批中科系科技成果,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入企业达到330余家,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已签约17家企业,横跨空天装备、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检测装备新型材料等多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三大园区正陆续开园。

起步区黄河国际会展中心

  此外,会展经济产业园中,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一期项目近期将举办首展,让这里成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交流的新平台。

  打破传统思维 建设未来城市 创新发展方式带动美好生活走在前

  快车道上没有井盖,城市里看不见烟囱,污水垃圾场站设在地下,快速路不再选择高架……作为一座对标雄安打造未来希望之城的新城区,起步区通过充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等举措,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克服现有城市弊病,努力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走进已经建成的起步区首个热源厂——大桥燃气热源厂,锅炉房内一台58MW燃气锅炉已安装到位。

  “我们总占地34亩,规划建设4台58MW燃气锅炉和2台20MW吸收式热泵,可满足900万平方米的供暖需求。”大桥燃气热源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热源厂内锅炉采用的不仅是天然气,还有太阳能光伏、石墨烯、地热等新能源,能实现供热、制冷、热水三联供,后期还将续建冰蓄冷、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等设备,实现厂区可再生能源100%利用。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

  拥河发展,交通先行。黄河大道一期项目目前正处于通车决战阶段。这条全长16.2公里的市政道路,共设置3段地道,道路一半位于地下。

  “我们在地道内为有轨电车预留了空间,体育中心等地道内还设置了出口与地下停车场直接相连,对市政交通的交通组织影响较小,能节约15%地下空间。”黄河大道一期项目负责人介绍。

黄河大道

  不仅如此,在起步区萃清路等干道上,地下管廊同步建设,各类管线入廊,快车道上不必再预留检查井,让起步区成为全国少有的快车道上不见井盖的新城区。

  起步区的市政配套设施也是暗藏玄机。地上是主题公园,漫步其中可欣赏绿树景观、小桥流水,而地下则可能是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这也是起步区未来城市的场景之一。

黄河隧道

  目前,起步区正在规划建设两个“污水处理”项目,分别位于两个主要城市组团。据悉,这两个项目都将采用全地下双层加盖污水处理厂形式建设,即地上是主题公园,地下是污水处理厂,目的是为了消除传统地上式污水处理厂臭气、噪音、景观影响等不利因素,地上打造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化“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化“生态负资产”为“生态正资产”。

  引进教育、医疗资源 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要素聚集助力民生保障上走在前

  “住南不住北”是济南人心目中一个传统的观念,随着黄河北岸起步区的规划建设,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起步区全面对标雄安新区规划体系,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加快提升完善“1+4+16+N”规划体系。将来的起步区,作为济南城市副中心,不仅要实现“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空间布局,而且要集聚更多优质资源要素,营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实现以环境引人、留人,广大起步区的群众和参与者也将成为首当其中的受益者。

  在起步区首个三甲综合医院建设现场,崔寨街道解营村的村民陈忠萌就充满期待,相比于其他工友,他在施工作业中更加的卖力。“以后,十里八村的乡亲过来看病就方便了,再也不用跑到黄河南排长队去了。”陈忠萌说。

  不仅仅是三甲医院,省实验中学在起步区建设新校区,具备承接洲际专业足球赛事的济南黄河体育中心开建,黄河博物馆集中开工……很多过去要到黄河南才能享受到的“城里人的生活”,正逐步在黄河北岸家门口这片土地上变成现实。

  和公共服务相比,最让群众期待的还是自己的新家园。目前,在起步区内共规划安置区12处,已开工11处,累积启动总建筑面积约547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任务,其中,23万平方米具备交付条件,300多万平方米正在加快推进施工建设。

  “你看看人家都把地砖给铺好了,厨房里连橱柜、煤气炉啥的都装好了,到时候咱买点家具就能住进来啦。”前不久,大桥街道各村村民自发组织到西安置区参观,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村民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黄河体育中心规划效果图

  在即将交付的大桥组团安置西区一期的安置房样板间里,卫生间及厨房的瓷砖早已铺好,水、电、气、热、网络等基础配套全部配齐,房间内马桶、太阳能、橱柜等居家设施一应俱全。“你可能看不出来,安置房采用的是三玻两腔的橱窗玻璃,一下就提升了室内保温、隔音、减震效果和安置房整体品质。”起步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住建处工作人员在现场介绍。

  除了绿建二星标准的安置房,起步区还在安置片区系统谋划布局15分钟便捷社区生活圈,高品质配套教育、医疗、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其中,大桥安置房西区内,幼儿园、体育馆主体结构已封顶。

  “体育馆项目以为大桥组团安置西区居民提供健身场所为主,举办群众性健身赛事为辅,集群众体育、比赛、娱乐、社会团体集会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棋牌、舞蹈、瑜伽、跆拳道、健身、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娱乐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体育活动设施,服务更为亲民,更‘接地气’。”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介绍。

  甜水村村民袁先生亲眼见证了老家拆迁,又看着新家一点点建起来,感到非常振奋。“以前村里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现在展现在眼前的是崭新的高楼。听说一楼还有一条商业街,以后吃完饭下楼遛弯走走逛逛,孩子还能在家门口上学,生活一下变了样呢。”

  勇于新区特办 集成制度创新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在前

  “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用地4000多亩,要在一周内完成地上物测绘补偿,确保8月20日张贴征地二次公告……”2021年8月的一天,起步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接到这样一个“紧急任务”。

  没有停顿、没有犹豫,指挥部立即行动,当天组织街道办、管区、村居召开项目清点启动会;次日,组织街道、村居、测绘单位完成项目范围勘测定界及地上物清点。地上物测绘、补偿、清理等所有工作压茬推进,该指挥部7天完成了正常两个月的工作量,最终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

  这次事件是起步区新区特办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背后,靠的是制度创新的集成。起步区全面对标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系统推进要素配置、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梳理争取“四区”经验政策落地,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激发发展内生活力。

  项目签约后首要解决的是用地需求。为了让企业“起好步”,起步区相关部门跟时间赛跑,制定任务书、画好时间表,与街道办、相关部室、参建单位、技术服务单位形成合力,在招投标领域推出 “评定分离”“全过程工程咨询+总承包”“招标监督+审计监督”等多项新招、实招。“通常情况下一个大型工程项目需完成多个类型的招标,每个类型从招标备案到确定中标人,大约需要40天时间。采用此招标方式,每个项目只需完成两次招标就可以确定所有服务单位,总体上可节约100天以上招标时间。”

  改革创新离不开各方支持。《济南市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就提出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实施“新区特办”机制。异地办、承诺办、随时办等政务服务“八项举措”广泛推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跨区县营业执照登记打印和政务服务通办互认。

  同时,起步区出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申报指南》,在一些领域从企业申请变为免审即领,让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地开花。而起步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目前也已起草完毕,拟于近期发布,在人才引进、用才兴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各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吸纳各方有志之士。

初审编辑:苑文飒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