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485)济南“十年磨一剑”,让宏伟蓝图照进现实

2022-09-29 16:5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9月27日下午,随着中共济南市委“山东这十年·济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张属于济南自己的“非凡十年”成绩单,亮相在众人眼前。

  从2012到2021,整整十年。十年只争朝夕,十年不负韶华,济南在城市进化的奋斗路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功迈入“万亿俱乐部”,勇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四连冠”,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1.8万人……从发布会一连串的答案里,我们见证了这片热土的日新月异和澎湃活力,也看到了济南下一个十年欣欣向荣的发展之势。

  从量变到质变,“钝感济南”飞奔起来

  最近济南的大事件有很多。首先是9月27日,济南首个跨黄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北岸新城区公共交通品质;9月23日,筹备已久的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召开,用数字化变革引领全市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创新;9月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落下帷幕,济南用5天时间向世界书写了一段手造传奇故事。

  曾经的“钝感济南”,在今天可以自信地提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争一流,加速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这本身就能折射出济南十年的高跨越发展。

  十年来济南有何变化?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将这段历程概括为六个方面——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的十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十年,民生福祉大幅增进的十年,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十年,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的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十年。

  从“量变”到“质变”,我们可以从书记概括的前两个十年来分析。

  首先是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的十年。2020年,济南跻身“万亿俱乐部”,实现历史性突破,2021年,济南更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32.2亿元,是2012年的2.15倍。这其中,历下区作为济南市经济总量最大的区,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一举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24.15亿元,人均GDP近4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强劲势头拉动了济南整体经济。

  不仅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实力也显著增强。数据显示,十年来济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长了近3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6.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97家,比2012年增长了10倍多。特别是日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好技术”的评选结果,济南市17项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包括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研发及功能美妆产品产业化”、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的“面向相贯线切割与焊接的智能机器人”等。足以见得,济南正在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与产业、市场、金融、服务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其次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十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最典型的例子。2021年8月19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开始正式运行。一年来,这片热土的巨变也清晰可见:累计开工市政道路约15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33万平方米,签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优质项目132个,发行政府专项债券287.79亿元,开工建设总面积达644万平方米的11个安置区……这座希望之城,正在蓄积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崛起于黄河之畔。

  从外变到内变,软实力让济南更“典范”

  就在前不久,第十届济南国际泉水节迎来了高光时刻。花车巡游、定向寻泉、云端赏泉……从2013年首届泉水节举办以来,这场济南的泉水盛会也走过了十个春秋。

  十年可以改变济南什么?

  十年间,济南的荣誉称号变繁多了,先后拥有了全国文明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等众多名片。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A级景区达到82家、十年增长两倍多。2021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75.5%、113.1%。

  十年间,济南的交通网络变快捷了,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联网运行,“米字型”高速铁路进一步加密。济南国际机场航线数由2012年的68条增加到2021年的186条,二期改扩春秋建工程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拥有3条4F级跑道,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十年间,济南的生态环境变清新了,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PM2.5浓度下降61.2%,优良天数占比增加106%。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均实现安全利用。

  十年间,济南的民生福祉变厚重了,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1.8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68所、增加学位58.7万个,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350处,老年人助餐场所站点的镇街覆盖率达到100%。1006个贫困村、21.1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

  十年间,济南的文化底蕴变深沉了,累计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300余处,文化事业机构数量增长40%。“泉·城文化景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济南皮影戏、莱芜梆子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

  十年灿变,生活在这里的济南人有目共睹,也最有发言权。很多人都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济南更青春了,也更时尚了。

  今年,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等文件部署,济南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这也意味着,在济南生活的青年将幸福感满满。

  据悉,济南将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大厦、“青·link”青年发展友好产业园区,形成产业人才加速集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青年创新创业成长发展专属阵地。同时每年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四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岗位充足,税费减免、稳岗返还、金融支持、减负纾困等支持政策到位。

  越来越多的济南规划贴近青年,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失传统文化的端庄,又不断容纳着新的活力文化,包罗万象,欣欣向荣。

  从旧变到新变,下一个十年看哪里?

  今天的济南,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一千万,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2021年GDP更是达到11432.2亿元。在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济南的发展一目了然,未来的潜力也是清晰可见。

  其中,“数字济南”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9月23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据了解,济南前期经过深入研究谋划,形成了数字济南建设“1+4+N”工作体系。“1”即围绕推进数字济南建设,制定了加快数字济南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总体部署,目标是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城市,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4”是推进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这也是数字济南建设的四大核心领域。“N”是由数字纪检、数字组工、数字法治、数字统战、数字防疫等相关重大专项体系建设构成的开放式应用场景体系。

  建设数字济南的目标,是打造省内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这也是济南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济南将如何推进?书记在“山东这十年·济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也给出了答案:

  济南将把握好三个共性核心问题。一是数据高质量归集共享,通过建强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规范数据归集标准、完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以刚性要求推进数据归集、按需共享。二是系统高质量协同衔接,按照用户思维,围绕“一件事一次办成”,从开始到办完的全流程,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系统壁垒,实现流程再造,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济南将时刻绷紧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这根弦,把风险防范贯穿到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数据应用等各环节,确保风险可控、数据安全。

  同时记者获悉,济南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五大行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到2026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不断提升省会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