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568)以新促质,赋能济南经济起势 

2024-03-30 10:1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最近“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也被列为2024年的首项政府工作任务。

  何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在哪?能够赋能济南怎样的高质量发展?就在前几日,济南市“项目深化年”经济宣传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召开,由此揭开讲好济南“经济故事”的序幕。乘着“新质生产力”一词的大热,济南如何更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勇当科技创新主力军,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内容。

济南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网上有很多具体的理论解读。总体来说,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它一定是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由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济南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以未来产业为例,如今位于济南高新东区智能装备城园区内,济钢卫星总装基地(一期)项目拔地而起。作为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项目,从项目的签约落地到主体结构封顶仅仅用时4个月。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0颗500kg以下卫星的总装制造能力,引领低成本高质量的卫星制造,有力带动济南市商业航天研发、制造、测控、运营等领域发展。

  未来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是加快一座城市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济南市抢抓机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特别是空天信息产业不断扩张提速、蓄势提质。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对标国家部署和省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6个新赛道,正在逐一梳理分析全市发展未来产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下一步,济南将从未来产业新赛道、新技术、新主体、新场景、新支撑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梯次培育未来产业,支撑工业强市和强省会建设。

  “数字济南”接续升级

  提高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生产方式的革新,数字化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2年9月,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后,数字济南建设全面铺开,构建起“1+4+N”总体框架体系,统筹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推进。当前,数字化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人们日常生活缴费、电子交易到医院就医、企业税务办理等,数字化带来了很多我们已习以为常的便捷化服务。

  为什么数字技术被视为新质生产力?主要是因为它在科技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融合其他生产要素,能够创造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而这些特点在数字技术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月14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就“推进数字济南项目建设,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据悉,2023年济南年数据总产量约为102EB,在全省占比23%,跻身数字生态总指数全国10强。今年,济南将围绕数字济南建设184项年度任务,持续推进算力设施、数字政府、数据要素等3类项目建设,强化“云网数端安”基础保障支撑,助力实现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打造数字先锋城市。

  数字化发展中,算力是重中之重。在算力设施类项目建设上,济南将扎实推进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核心区与生态环境、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8大行业节点建设,今年计划新建算力项目14个,投资金额57.31亿元。预计今年底,11个项目能够完工,新增通用算力规模1676PFlops、智能算力规模1891PFlops,算力规模持续扩大。

  “创新共同体”诞生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一种突破、一种变革。因此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近日,山东省政府发布《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年—2030年)》,标志着第14个国家级都市圈正式落地。《规划》第五章“协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提出“加强创新资源整合、交流、共享,构建开放型、网络型、融合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转化能力,打造都市圈协同创新共同体。”

  所谓“创新共同体”,指的推动都市圈各市(区)有效利用“创新飞地”“研发总部”等方式,建立跨区域创新协作机制。

  一方面,济南都市圈将实施齐鲁科创大走廊东延工程,协同推进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促进淄博科学城、大学城、创新谷、科创中心等科创片区与齐鲁科创大走廊高效链接,支持淄博市张店区加快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另一方面,都市圈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中科院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燃气涡轮动力研究中心、射线类科学仪器研发平台等重大创新工程,承接北京创新功能外溢,争取设立首都科研院所分支机构。

  足以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科创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还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济南创新力十足的高质量项目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将“点燃”城市发展新引擎。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