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303)一条老街藏着老泉老树老房子老井

2019-11-08 15:59:48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西公界街长约四百米,宽只有三四米,是一条南北向的小巷。

位于西公界街中段路东侧六号的传统民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透过金属格栅可以看到“雪泉”二字。

西公界街上设立了两枚泉眼、一所放生池的指示牌。

大众网·海报新闻 见习记者 魏俊怡 记者 孟彤晖

11月6日上午,记者徒步沿鞭指巷朝北走了500米左右,往西拐到东西方向的双忠祠街,在第一个路口北转,就来到西公界街的最南端。这里离西公界街40号的公界泉只有100多米,巷子窄窄地,能容得下两辆电动自行车并行,但往前看路却是越来越宽。

家住附近的居民吕季明告诉记者,“界”为“廨”的谐音,公廨及官署的别称,因此街位于旧时布政司署(旧址即今省政府大院)以西而得名。

户户家家挂楹联 胡同深处有名“泉”

西公界街上的传统民居门前挂有楹联,写道“远山含紫气,芳树映春晖”。

白墙铺开,红檐耸立,灰瓦点缀……沿西公界街北行,记者看到,街巷两侧的建筑以济南的旧民居为主,其间夹杂着几座近年新建的建筑物。数了数,这街上不少建筑门前都装裱着对仗工整的楹联,有的写道“远山含紫气,芳树映春晖”,有的写“四海论文见豪气,一门风雅喜多才”,还有的是“贺佳节五福临门,迎新春四季平安”。往北走,西公界街12号院门前也挂有一幅楹联,上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字样,它是济南市历史建筑普查建筑,建于民国,硬山屋顶、砖瓦结构,门楼如意形制,现在是一座传统民居,门上还挂着“军属光荣”字样牌匾。

西公界街上的北方传统民居,建于民国时期。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像12号这样的市级历史建筑普查建筑,在这条街上并不少见,至少还有3、4家。

在街南首的西公界街40号院内,有著名的公界泉,公界泉北邻拐进去是一个窄胡同,叫“太平胡同”,因胡同内的太平井而得名。如今的太平井坐落在一户人家中,这家的主人已经90多岁,姓任,她对记者讲,从她搬进这个房子时,太平井就在这里了。

记者用卷尺量了一下,发现井口宽45厘米,壁高35厘米,井很深,里面的泉水看起来却很澄澈。任女士的小女儿告诉记者,这口井似乎从未干过,“以前打水时水是发涩的,抻上一勺上来可以打咸汤喝,现在水发甜,可以熬饭喝。”

位于太平胡同内的太平池

用麻绳绑着桶子打上满满一桶水来,记者马上用手捧了一股,发现水是偏温的,不像泉水一样凉。据任女士回忆,以前井水水位很高,下雨时咕噜咕噜地往外冒,相当于一个泉了,如今水位降低,但水澄澈依旧。

80岁老石榴树陪伴百余岁民国古屋

告别太平井,再向北走上300米,便走到西公界街著名的6号传统民居。

西公界街6号传统民居被列为济南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建筑位于街中段路东,外墙垒着灰色方砖,没有被白水泥墙抹砌,在街上显得格外突兀,黑色木头大门庄严肃穆,院内一座古屋高高耸立,露出黑瓦飞檐,显得和隔壁三层宿舍楼一样高了。

这里就是西公界街6号传统民居,在2013年被确定为济南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6号传统民居外墙垒着灰色方砖,没有被白水泥墙抹砌。

走进院内,记者发现这里只留出一条窄窄的甬道,院内已被常年在此居住的居民摆满了生活物品。这是一座传统的老四合院,四下屋顶上还盖着巴掌大小的黑色瓦片,有的边角处已损坏掉落,木制屋檐已经风化,悬挂在空中似乎摇摇欲坠。院中种着两棵老石榴树,已经80多岁了,树内已经中空,如今斜楞楞地搭在几根木杆上,据说是还在生长。西侧一户在这住了60多年的居民说,这处院落少说有百年历史了,如今受潮严重,已经不太适合居民居住。

6号传统民居院内的石榴树有80岁了。

“雪飞六出”泉水盛 气势可比趵突泉

探古居,访古树,那西公界街上赫赫有名的雪泉到底藏在何处?在街上遛弯的老户居民向北指去,他告诉记者,往前走,在最头上那个居民院里就是雪泉了。

雪泉,是西公界街最有名气的泉眼,它位于西公界街2号省经委宿舍院内。清道光《济南府志》及《续修历城县志》有载,泉池呈方形,长宽各两米。泉池修好后,学者桂馥题书泉名,翁方纲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二十八日作《功德水记》,并书丹刻于石上。为培育人才,继而又在池旁建讲堂数楹,命名为“济南书院”。1982年重修,四周建雕刻石栏,池南壁镶“雪泉”石刻,水旺盛,常年不涸。

雪泉的四周砌有石栏,上方还盖着一个金属盖子。

顺着市民指的方面,记者找到了这处约2米见方的泉池,除四周砌有石栏外,池子上方还盖着一个金属盖子,金属盖下方南侧池壁上刻有“雪泉”二字。

据记载,泉眼开凿时,有6股泉水自地下及侧面涌出,如雪花状,呈现像“雪飞六出”的奇观,说明这里泉水很盛。在《雪泉功德水记》题记中就提到“趵突三泉,雪泉则六之”,大有赞其胜过趵突泉的意味。

放生池建于乾隆年间,如今被所在院落的住户用作鱼池。

过一个马路,在雪泉对面的就是放生池了。其实泉和池原本在一处,这是乾隆年间,山东布政使在此建的,为培育人才,池旁又建起讲堂数间,称为“济南书院”。济南解放前,原有的碑刻、书院全废,放生池也与雪泉分为两处,1982年才得到重修。如今,放生池被所在院落的住户用作鱼池,据当地居民鲁先生讲,这里的鱼大多都是市民放生的。

古老的西公界街

如今的西公界街既保留着古香古韵的文化历史,更连接着未来。据了解,为保护文物古迹,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按照历下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总体要求,历下区人民政府将实施明府城文保征收项目(一期),对该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物实施征收,其中就包括西公界街17~35号单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延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