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2021-04-26 09:41:02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申红 赵国陆

  绿色引领强省会建设,打造黄河生态明珠

  济南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 本报记者 申红 赵国陆

  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以新发展理念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济南正以“生态引擎”打造黄河生态明珠,力争在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4月9日,在济南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各种数据在大屏上实时变动。依托覆盖全市的“千里眼”“顺风耳”“侦察兵”,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枢大脑”。

  出租车司机王军知道,他的车顶灯里装有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每天在大街小巷跑,数据实时上传。这样的出租车济南有300辆,每天合计里程超过6.9万公里,报送360多万组数据。这个道路走航监测系统是济南在全国首创,目前已经有32个城市学习推广。

  “我们已对303家工业企业、587条生产线实行环保电量智能监控,通过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实时掌握企业生产负荷,识别并预警企业偷排漏排、治污不力等行为,为监管人员靶向管理和非现场执法提供技术支撑。”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网格化监管中心主任王冲说。

  蓝天保卫战“微克必争”。根据PM2.5源解析结果,机动车尾气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济南的首要污染物,分担率达31.2%,特别是柴油货车、施工机械污染重。为此,济南已累计拿出5.8亿元专项资金,“有奖淘汰”老旧柴油车4.19万余辆。对不上路、不挂牌的施工机械实施远程定位,24小时监控,精准查处。

  “以前靠人海战术,跑断腿也查不过来。现在人防+技防,测得准、管得全、考评也客观。”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杜世勇表示,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去年被评为全国智慧环保创新十大案例。

  而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落地济南超算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济南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性,依托大数据和算法,下“先手棋”,来实现“冬病夏治”“夏病春治”,避免临时抱佛脚被动应对。在大数据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方面,济南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同时,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济南又率先策划了“智慧生态黄河”项目,计划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济南市共建,水、气、生态协同治理,系统保护沿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空间,争取实现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山东的聚集、开发与应用,这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大数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结构性问题不解决、传统路径依赖不改变,生态环保问题就很难根治。”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认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本质上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功夫下在平时,工作做在前面,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着眼长远、兼顾当前,全面绿色转型,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把生态环保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绿色建筑领域,一家不需要消耗任何传统能源的绿色工厂在济南高新东区开始投产。“厂房、仓库全部是被动式建筑,电源来自房顶布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总装机量4.8兆瓦,完全满足生产,多余的还能卖给国家电网。水百分之百循环使用,完全零排放。将来碳交易市场建立之后,我们可以把用不着的碳排放指标卖给别人。”格林堡绿色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丽告诉记者,这种被动式建筑节能90%以上,如果推广普及,将大大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据了解,济南将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高标准规划,打造国内面积最大的绿色建设示范区。为此,成立了“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济南黄河绿色研究院,聚焦绿色产业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共性技术,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建设产业集群,让绿色成为强省会战略发展的底色。

  近两年,一批批新能源项目紧锣密鼓地落地济南,并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千亿级产业之一。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项目已在莱芜区量产,吉利科技集团带来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项目,临工重机在济南布局电动化工程车辆……同时,济南密集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比如财政资金采购车辆、公交车、出租车等优先考虑新能源,计划今年新增1700辆新能源出租车。研究渣土车、环卫车、物流车、快递车等应用场景,从源头破解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顽疾。在能源结构方面,超前谋划氢能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提出打造“中国氢谷”、建设氢能城市,从战略层面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济南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2.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2.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泉城蓝”成为常态。“十四五”期间,济南将强化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入实施产业、能源、运输等结构性调整,建设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新型城市,打造黄河生态明珠,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大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