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文物192人修,山东专业“文物医生”还不过百

2016-05-24 09:19: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乔显佳

百万文物192人修,山东专业“文物医生”还不过百

  目前,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登录可移动文物470余万件,尽管文物系统着力加大了文物修复力度,但全省馆藏文物中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物受保存条件、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濒危文物总数接近150万件,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不过,与我省文物的浩繁相对的是,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省内国有文博单位仅有192名文物保护修复人员。

  棺木上的漆皮要找回来回贴

  刘建国是山东省文保修复中心一位技工,目前被派驻沂南县沂南河阳棺木保护修复项目,他即是我省在册的不到200名“文物医生”中的一员。

  从2012年开始从事木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他曾参加过省博的梁山古船迁移、菏泽元代古船修复等重要工程,四五年干下来,他感觉要干的活“很多很多,根本修复不过来”。

  2013年,沂南县河阳村发现一处古墓群,其中出土多座较高规格的清墓。墓主着清代官服,有的推测为皇帝赏赐。发掘后,对棺木保护的任务落到刘建国等“文物医生”身上。

  河阳村古墓群此次同时出土六具棺材。每具棺木通体未发现钉子,采取榫卯结构建成,利用木板与木板的穿插。棺材盖是所用木板中最厚的地方,达16厘米,长度达到2.3米至2.5米。因为棺材用料多,一具棺材重达七八百斤,起运的时候使用拖车,采取吊装的办法才能入库。

  因为常年处于地下环境,有的棺木上原有大片金漆以及彩绘图案,出土时已经脱落。有的金漆上还有文字,是重要的文物信息,也需要通过文物保护技术找回,妥善保护。

  刘建国介绍,在棺木修复中,他们将脱落的漆皮找回回贴,实在找不回来的缺失部分,还要补漆。补漆过程中发现,有的棺木表面刷了不光一层漆,要是贴漆或补漆之后,里面的漆皮就看不见了,此时就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具体实施。

  为修复好这些木质文物,要求每一名文保专业人员必须倍加仔细、用心地开展工作,还要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疑难杂症是经常遇到的,此次就要进行“专家会诊”,请各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分析病情,商议拿出最佳施治方案,过程和给人治病差不多。

  清洗出土丝织品,浸泡冲洗有严格限定

  同样派驻在沂南县博物馆工作的省文保修复中心有机质文物保护修复部主任徐军平,毕业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后工作在省博。此次他与中心一名同事和沂南当地的两位助手一起开展工作,修复和杨村出土的一共37件套丝织品,这些文物质量较高,出土时纤维强度尚好,但因为地下环境原因,污染很严重。

  徐军平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出土古代丝织品的保护程序,从出土原始状态开始,文物保护人员需要先拍照留档,然后测量其精细尺寸,为下一步清洗做好准备。专家一起分析丝织物污染物的成分,根据织物不同地方的病害画病害图,这些步骤看似琐碎,实际工作中丝毫马虎不得。

  另外,还要分析织物的纤维结构,然后就可以进入清洗阶段。清洗中,先要进行局部清洗实验,用棉棒蘸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擦拭织物的局部,观察织物的本身颜色是否会掉色,若不掉色,就进行整体的清洗。届时,先对织物进行浸泡,用清水洗一遍污物,再加入中性的洗涤剂,洗涤剂需要提前在一个大烧杯中调好,用海绵挤成泡沫,将泡沫淋在织物上,用泡沫清洗织物,目的是让清洗的过程更加轻柔,尽量避免对织物可能带来的伤害。浸泡的目的是让洗涤剂和污染物充分反应,将后者溶解或者溶胀,便于清洗去污。浸泡时间被限制在40分钟至一小时左右,浸泡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浸泡好之后,用软羊毛刷沿着经向或纬向刷,正反都要刷洗,刷洗20分钟左右结束。刷洗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纤维容易起毛。

  以上还只是一层织物的浸泡刷洗办法,如果织物本身还有里衬,保护工作就变得非常麻烦了。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不能有一丝一毫走样。清洗最后一关,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水流的角度都有要求,既要让水便于冲洗,又要尽量减轻对织物的冲击,其间,用刷子一点点刷洗。

  192名“文物医生”,真正专业的不足百人

  清洗只是对织物保护的第一步。洗完之后,要用吸水纸将表面的水分吸取,使其变干,放在滤纸上再吸,形成半干状态,此时也是织物纤维柔韧性比较好的时候,原来的褶皱就可以舒展开。为展开褶皱,工作人员需用扁竹签,沿着经纬线一一捋平,达到“经平纬直”的要求。然后,再用石英玻璃片压平。一件织物一般需要压200块左右石英玻璃片,全部压好后,便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古代服饰压展后的效果。织物压展的时间一般为两天左右,此时,织物就基本阴干了,纤维韧性重新恢复到可以“穿”的水平。

  在对出土织物的保护过程中,“问题”随时会有。有的织物因为纤维比较脆弱,保护过程中极易折断,衣袍中通常还需要一层衬垫物,起到填充的作用。这需要按照衣袍的大小,进行量体裁衣,避免出现死折导致纤维断裂。纤维一旦出现断裂,还要进行修补,而这又是一道更复杂的程序。比方说,在织物裂开的空洞处,需用与它接近的织物做衬垫,把裂缝对接,与衬垫物一起缝起来。按照文物修复的要求,衬垫物需要染色,颜色接近且还要与织类文物本身的颜色有一定差别,因此需要提前染色。除了衬垫,缝补所用的真丝线也要染色。如此进行手工缝补后,还要看效果,要压展,此时会用上超声波加湿器,使用冷气体对织物进行回潮,以期软化纤维,增强韧性,最终才能完成整个缝补的过程。

  我省文物的浩繁尤其凸显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目前,省内国有文博单位共有192名文保修复人员。采访中,一位科班出身的文保技术人员称,实际上统计的192人中,还有部分兼职的,有的属于行政身份,他称,真正的文保专业人士尚不到100人,非常专业的人很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章丘关停所有煤矿 万余名工人转型再就业、自主创业

    30522157.jpg

    为帮助剩下的职工再就业,章丘市还推出了一系列援助政策,其中包括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创业贴息贷款等。”  章丘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身体原因找不到工作的职工,人社局还将通过公益性岗位吸纳他们就业。[详细]

    05-24 09-05齐鲁晚报
  • 城市“年轻”榜济南排全国第16 “小鲜肉”们留得住

    1.jpg

    济南以76的指数在一二线城市中排名第16,略高于二线城市平均年轻指数74的水平。与济南相比,青岛不仅“年轻指数”较低,新增率(24.37%)、净增率(1.13%)也落后于济南。[详细]

    05-24 09-05齐鲁壹点
  • 济泰高速“细化版”路线走向出炉 快看看离你家近不近?

    1118630960_14606860365821n.jpg

    今天,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工程进行第一次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公示。这一路线全长为56.500km,将布设互通式立交9处(预留1处),其中枢纽立交4处(预留1处),互通式立交设置平均间距7.01km,最大间距16.77km,最小间距3.13km。[详细]

    05-24 09-05济南日报
  • 门缝爬蛆虫!济南城中村内,一枣庄宅男已身亡多日!

    近几日,在济南市后龙窝庄一座六层出租房内,整个楼道弥漫着一股恶臭。于是儿媳妇下楼,就把发现蛆虫的消息告诉了婆婆,婆婆感觉事情可能不妙,一开门,发现一名小伙子已经身亡多日,于是立刻报警。[详细]

    05-24 09-05生活日报
  • 让史志活起来!古代典籍为你展现“鲜活”老济南

    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将这些文献中“埋藏”的“宝藏”挖掘出来,被更多人了解和充分利用,这是济南市史志办正努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最让济南史学界和社会上研究济南历史的人群津津乐道的就是道光《济南府志》和道光《济南金石志》两部重要历史方志。[详细]

    05-24 09-05生活日报
  • 济南摩托车电动车事故高发 3年来1216人死于“肉包铁”

    3年来致1216人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人死于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相关研究表明,摩托车安全头盔可降低72%的头部损伤风险和39%的致死风险,电动自行车头盔可降低69%的头部损伤风险和79%的严重脑部损伤风险。[详细]

    05-24 09-05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