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就在此处

2021-12-04 07:06:01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张依盟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庙位于曲阜城东北,远离嚣世,一如周公生前,不求名利,矢志为国。近期,为培育大国工匠,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在此地举行。

  周公庙即鲁太庙,鲁国的祖庙。太庙是天子的祖庙,鲁国是周代的诸侯国,本来不应当称为太庙,但因周公制礼作乐,对周王朝贡献极大。周公死后,周成王命鲁设祖庙,也就被称为太庙。鲁国被楚灭亡后,太庙也随之被毁,相传旧址就在现在的周公庙处。

  周公庙坐落在原鲁国国都的宫殿区范围,即“左祖右社”。现在明显地看到其遗址,即周公庙周围之高阜,在明曲阜城的东北部1华里左右。西汉初曾封周公为“元圣”,所以周公庙也叫元圣庙。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也就是武王的四弟,他曾辅佐武王伐商纣王,两次东征。西周王朝成立后,对其王室贵族和功劳卓著者进行大分封,为各诸侯国国公。当时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为鲁公,因周成王年幼,周公留京都以辅佐成王,命其子伯禽代父就封。伯禽为鲁公之始,中间共传了三十三代,至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止,共经历了800余年的历史,鲁国都的宫殿区均在周公庙处。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并且在鲁太庙的旧址上为周公建庙。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置洒扫户若干户。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经访查东野禄是周公的六十九代孙,遂令其管理周公庙的按时祭祀。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开始对周公庙设置祭田、祭器等。至清代中期,周公庙已拥有祭田493亩(约今1400亩),东野氏后裔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

  周公庙历经宋、元、明、清的六次修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有前后三进院落,殿、亭、门、坊计57间(东西跨院倒塌的不计),占地面积为42亩,1977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庙的大门为“棂星门”。门三间,现存此门为清初建筑,门为木质结构,上面盖灰瓦,檐下有4层斗拱,四根柱顶的上面有四个绿色瓷制的八棱鼓,在瓷鼓的上面各有天将一名,以示庄严。门下东侧有山东省立的保护标志碑,门外东侧有辇路石碑一幢,再前有国务院立的“曲阜鲁国故城”保护标志碑。

  经天纬地石坊、制礼作乐石坊为石质,四楹三间,中额刻字,两次间均浅刻二龙戏珠图案。东为“经天纬地”坊,西为“制礼作乐”坊,以赞颂周公的历史功绩。两坊均为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冬十月,由山东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凤梧等建立。周公庙的二门名为承德门,三间,绿瓦悬山顶,无斗拱。门下前面有明代嘉靖年间的优免周公后裔等石碑两幢。周公庙的第三道门为达孝门,门下有数块谒周公庙碑,镶嵌在墙壁上。门为三间,无斗拱,灰瓦悬山顶。在达孝门的前东侧,有一座方形碑亭。亭内立有清代康熙皇帝御制的大型石碑一幢,此碑是周公庙最大的御碑,碑周边刻飞舞的群龙,赑屃昂首生动。碑额题曲阜周公庙碑,立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同年康熙帝祀孔子后便祀周公,以立此碑。

  在承德门与达孝门之间东西各有跨院,其建筑早已倒塌,现只存堂基。问礼堂位于东跨院,现在问礼堂基上,保存有清乾隆皇帝手书的“问礼堂赞”石碑一幢。据《论语·八佾篇第三》载:“入太庙,每事问”就在此处。当年孔子初入太庙,事事请教,引起议论。其议论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由于孔子喜欢提问不明白的问题,于是别人怀疑孔子是否如传闻所讲的广于知礼。孔子闻之后曰“是礼也”,言不耻下问,勤于学习本身即是知礼也。孔子曾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意也就是很谦虚的再现。

  在元圣殿院内,最引人注目的石碑首推金人铭,原文在金人的背后,是周公嘱其子伯禽处事的铭言,也是周公从政的切身经验。此碑位于两侧的南端,由曲阜孔子七十二代孙孔宪彝书写,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秋七月,长州王大育谨立石。其碑文曰: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人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好胜者,必遇其敌……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此碑文虽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一定的处世哲理。

  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周公的中心场所。大殿阔五间,进深三间,有斗拱,绿瓦彩画悬山顶建筑。在此院中置有明代雕刻的盘龙石香炉一座,两旁立有宋、元、明、清的石碑十六幢。西边中间的一幢是周公庙现存最早的御碑。其碑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真宗撰书的《文宪王赞碑》。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而周公庙作为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论语》有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只有将周公礼乐文化中的乐道尚和、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和现代工匠精神进行共通共融,才能够不断弘扬向上向善、精益求精的中华匠心精神。(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依盟 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巩小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