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泉城新闻

去省博 品味千百年来那些“香事儿”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于国鹏   2014-01-03 09:59:00

从展品来源看,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提供148件,故宫博物院48件(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12件,山东博物馆28件,济南私人藏家2件。从展品来源看,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提供148件,故宫博物院48件(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12件,山东博物馆28件,济南私人藏家2件。

  从展品来源看,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提供148件,故宫博物院48件(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12件,山东博物馆28件,济南私人藏家2件。2013年12月30日,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常务馆长、沉香文化研究学者黄毅,特意为观众演示了品闻沉香的过程,让观众生动感受沉香文化。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本报实习生 张 瑞

  由山东博物馆和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2013年12月28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今年6月30日。

  这次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皇家文物、景德镇御窑瓷器、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的历代香具和世界顶级香料等与沉香有关的238件(套)珍贵展品。

  一个“立体”的沉香展

  这次展览将香具、香料和制香技艺同时展出。展品除山东博物馆和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外,还包括故宫博物院宫廷收藏、景德镇御窑瓷器以及一些高品质私家收藏。

  展品中包括自战国直至近代的香器180件,产自越南、印尼、海南等世界各主要产地的顶级沉香58件。

  从展品来源看,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提供148件,故宫博物院48件(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12件,山东博物馆28件,济南私人藏家2件。

  展品涵盖了陶器、瓷器、青铜、玉器等文物类别,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展品最多、文物等级最高的沉香文化展。

  2013年12月30日,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常务馆长、沉香文化研究学者黄毅,特意为观众演示了品闻沉香的过程,让观众生动感受沉香文化。

  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介绍说,这次展览有三大亮点,“一是改变传统的静态文物展出方式,打造动静结合的立体化展览,既展出物质的香器等珍贵文化遗产,也体现蕴藏在文物之中的制香工艺、沉香雕刻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山东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首次与民办博物馆、私人藏家合作共同举办展览。三是以场景复原的方式吸引观众参与到展览中来,我们在展厅中再现了中国沉香文化发展全盛时期宋代的书房场景,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中国沉香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配合展览,山东博物馆还推出“沉香雅集”观众体验活动,观众可以与专业品香师一起,身临其境般体味香文化。

  世界顶级沉香亮相

  高品质沉香是展览的亮点。

  本次展览将出自世界各主要产地的沉香集中展出,品种齐全,可以让观众近距离直观地了解到沉香的形态、色泽以及香味等特征。

  展品中,有一件收藏于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的棋楠木供,体积硕大,高44.5厘米,呈金红色,为沉水级的棋楠,出产于越南中部红土区,结香紧密,常温下自然放香,气味幽雅、馥郁,嗅觉品质非常优秀,可以说是优质棋楠香的代表。

  黄毅介绍说:“中国用香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至今盛行不衰。历代所使用的香料品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树脂类香、花草类香、瓜果类香、合香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树脂类香中的沉香,因产量稀少、香味芬芳独特,自古以来便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钟爱,历来被视为敬神、礼佛、品闻、药用等最理想的香材,也是制作合香的核心。”

  至于沉香的成因,黄毅说,自古至今多有记载。其中,宋人在《铁围山丛谈》一书中的介绍非常详细。书中写道:沉水香有生结、熟结、脱落结、虫漏四类。生结是指沉香树受到雷电、暴风或者其他外部的袭击形成开放性伤口所结之香,熟结是指沉香树因为树的内部疾病未受到外力影响而结香,而脱落结指结香发育后,先于树体脱落的部分,虫漏是指沉香树由于虫蚁的蛀蚀而导致受伤组织病变所形成的结香。这便是“沉香四结”。

  黄毅说,不管是哪种结法,在活树上采到的香只能是“生香”。生香脱落后,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成熟”,有的沉香木倒在了沼泽里就成了“水沉”,有的埋入了土中就成了“土沉”,之后成为“熟香”。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倒架香”,处于半生熟状态。

  古代香具是亮点

  中国古代香具也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年代跨度从战国直到近代,囊括了每个时代的典型香具,器型丰富、类别众多,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香具的发展历史。

  展品中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历代皇室用器尤为珍贵,包括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戟耳炉、釉色青翠的宋代龙泉窑弦纹三足炉、清代掐丝珐琅香器等,可以让观众充分领略到宫廷香文化的高贵品质。

  其他一些展品,也独具特色。如唐代的银香毬。香毬最早脱胎于香囊,这款银香毬设计十分精巧,是由两个半球组成,有子母口可以扣合。上半球有链条弯钩,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据了解,这种香毬主要是随身佩戴或者是悬挂在室内帐中,亦或者挂在妇人出行的车、撵中。黄毅说:“使用时无论如何滚动,香盂里的香料都不会倾洒。”

  再如展品中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素三彩鸭形香薰,乍看憨态可掬,十分可爱。黄毅介绍说:“其实鸭形香薰历代都有。在宋代尤被宠爱,在很多场景中可见。如果说狻猊出香(唐宋流行的兽形香薰)多被男子喜爱的话,那么鸭形香薰更受女子的倾心。明代的版画、插画中不乏出现用香的场景,而鸭形香薰较多地出现在闺房之中。这款香薰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出气口在鸭的喙部,而进气口在鸭的上下部的结合处。打开上下部放置香料,而在结合部则留有暗孔以便进气。”

  香器是皇帝和后宫嫔妃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据乾隆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案中记载,仅乾隆七年(1742年)十月至乾隆八年(1743年)四月短短半年时间里,单炉瓶三事便烧制30余套之多。用香风气之盛在宫廷之内可见一斑。

  原标题:去省博 品味千百年来那些“香事儿”

初审编辑:闫明清
责任编辑:王亚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