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手造,破圈更出圈

2022-09-15 08:29:29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李振

  □李振

  眼下的手造不都是压箱底的老古董了,不少正逆风翻盘,变成年轻人青睐的网红。

  国家级非遗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为某手游设计了一款玩具风筝——筝吟锦鸢。他以传统的禽鸟风筝为主要设计核心,把精致的手工技艺、传统的配色与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游戏风格相结合,为潍坊风筝的传统手工艺插上了流行文化的翅膀。

  这并不是郭洪利首次突破次元壁。2019年和2021年,他都曾应邀为游戏产品推出过主题风筝。他在线上传授风筝制作的直播课,在线人数最高达到650万人。

  主打文创产品的孔府印阁以现代审美需求重新定义篆刻技艺这门老手艺,推出了100多类充满创意巧思和国潮元素的系列文创产品,像具备照明功能的玉玺台灯,灵活植入活字印刷概念、可以换字的印章,“印章手办盲盒”贩售机等,成为孔府游客们爱不释手的伴手礼。

  像手游风筝、创意篆刻一样,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手造出圈,重回人们的视线。出圈的老手艺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并非简单的老调重弹,而是打破“手艺”的老圈子,以不同方式与现代生活建立连接,从而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登上央视春晚的淄博陶瓷代表虎悦春碗,通过电商销售占据全国1/3市场份额的曹县汉服,以及凭借《舌尖上的中国3》广为人知的章丘铁锅,莫不是走着这样一条破圈再出圈的路。

  破圈,关键在于找准与自身特点相吻合,同时又符合大众消费和审美习惯,顺应时代潮流相符合的突破点。实践证明,靠历史惯性从内部打破传统套路并不容易,巧妙借力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借助创新的力量寻找突破点。传统手艺消失的速度很快,有些即使列入非遗名录中也沦为“活古董”。郭洪利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传统手艺如果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比如技术改良,材料、生产工具、流程的优化;比如应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快手造技艺的保存和传承;比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热爱民族文化和掌握设计理论与实践、传统工艺技能的专业人才等。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山东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手工艺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山东手造走上了创新之路。像平度制香,通过改造传统工艺,生产适合家居用使用的香,受到市场欢迎;广饶的大码头苇编,对接绿化园艺需求,创新设计培育能够栽培的柽柳花篮,开拓出新的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以创新构建起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的手造产品体系,沿着这条路,山东手造能真正走到现代消费者的心里。

  借助聚合的力量寻找突破点。过去,手造主要通过师徒或家族进行传承,人才来源相对单一,艺术风格、产品品类相对固定,不利于发展和创新。手造出圈,封闭的老路行不通,需要在与不同资源的交汇,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碰撞合作中发现创新的火花。

  聚合的高效实现,离不开平台的支持。在手造平台搭建方面,山东展现出积极主动的作为。在济南市核心商圈建设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既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式、休闲式、沉浸式的手造体验,也为手造的销售、研发、会展、孵化、研学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即将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中华手造展区、沿黄手造展区、运河手造展区、国际手造展区的设置将给不同地域的手造从业者营造了交流互鉴、产业对接的空间。平台之上,不同主体、资源汇聚,扶持机制措施日益齐备,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台将成为更多手造创新的孵化地。

  借助数字的力量寻找突破点。“数字+”带给了许多行业天翻地覆的变化,借助数字的力量,手造也能精准定位破圈的发力点。李子柒、手工耿、阿木爷爷等传统手工艺人将一炊一饭、一针一线、一钉一卯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展现,传播传统文化之美,为我们引导手造走出“深闺”,走向生活,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思路——培养更多的手造内容创作者,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手造视频产品,唤起公众对手造更广泛的情感认同和市场认可。

  除了传播手段的数字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也会对现有的手造传承、创新和推广带来深刻改变。山东敏锐察觉到手造数字化发展的潜力,加大力度引入更多更先进的文化数字化应用技术。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我们将看到商汤科技以AR科技为基础,通过“AR游”互动体验展项,将“一山一水一圣人”融入场景剧情,带给观众穿梭虚实次元的新体验;看到凤凰数字科技的《画游千里江山》《云游江山》动态数字长卷以及《心相山水》《绘染千山》交互体验项目,感受传承宋代美学经典的数字艺术IP……加之山东自身扎实的数字科技能力,相信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传统手造将进一步重构生产和传播链条,延伸内涵,激发创新创造潜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