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莱芜让红色资源焕发“红色魅力”

2023-03-09 17: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帆

山东小三线纪念馆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张帆

  3月6日,惊蛰,是一年中最生动的节气,一声惊雷,一改立春的温婉,雨水的深情,一声惊雷,让众生顿觉,春以至。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由省市主流媒体组成的采风团,来到济南市莱芜区,就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开展采风活动,在春风吹拂的这片红色热土上,了解在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方面的莱芜经验,感受莱芜区的红色底蕴。

  2019年,山东省委、济南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分别批示,要求“对保护、传承莱芜红色文化资源做出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加快推动落实”,并提出将莱芜打造成为继临沂、济宁、胶东之后全省党性教育基地“第四极”。对此,莱芜区对红色资源进行内涵式挖掘,保护性开发,可持续运营,在实践中探索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激活了红色资源,延伸了教育课堂。

  创新投资运营模式,红色资源“统”起来

  莱芜是革命老区,境内有开发价值的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从建党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莱芜区涌现出“爆炸大王”李念林、莱芜版“狼牙山五壮士”刘俊林、20余个小三线建设项目、泰山钢铁、房干村、郭家沟村等等全国先进典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莱芜境内留下了150余处红色旧址遗迹,形成了山东境内最系统、最完备的红色资源体系之一。

  但是由于时间跨度长,红色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历史遗留难题仍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莱芜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由组织、宣传、党史、档案、文物、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红色资源规划布局、开发利用等重大问题。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性设立区现场教育基地服务中心,为区委组织部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专责牵头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同时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提升开发利用质效。对重大项目,按照职责明确分工:莱芜区委成立建设指挥部驻现场一线指挥,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区属国有企业作为建设运营方,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筹措人力物力财力,承担招投标、方案论证、主体建设、展陈布展、管理运营等工作,保证项目高质量建设、可持续运营;属地街镇积极配合,做好拆迁安置、治安维稳、企地协调等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稳妥推进。

刘仲莹故居

  创新内涵挖掘机制,红色文化“活”起来

  莱芜区区长李光辉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史研究、文物保护只有与现代社会和鸣共振才会永葆活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融入历史、走进时代,用历史语言、温情话语讲好百姓故事。”

  莱芜区创新内涵挖掘机制,保护传承红色基因。组建红色资源普查队,以街镇为基本单元,列出详细名单,抽调文史专家逐一开展田野调查,全面系统梳理所辖区域内资源状况,拍照留影、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组建红色文化抢救队,组织专家学者广泛查阅、挖掘整理各类史料记载,并对建国前老党员、革命后人、知情群众进行抢救性采访,挖掘红色故事,征集红色遗物,形成系统、全面的红色文化资料库。

  组建红色文化研究会,广泛吸纳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离退休老干部、革命后人组成红色文化研究会,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莱芜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科学论证、权威认定,保证红色基因的完整性、纯洁性。

  通过广泛开展调查走访,对革命后人、知情群众等重点人群进行抢救性采访,征集革命前辈的珍贵文物用品,挖掘出一批鲜为人知、生动感人的细节,寻迹红色脉络,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触动灵魂、融入血脉。

  通过对莱芜早期著名党员刘仲莹的儿媳妇、92岁高龄的朱茂兰,进行拉家常式的多次采访,挖掘整理出一大批此前不曾掌握的珍贵细节史料,极大丰富了刘仲莹的人物形象。

  目前,莱芜全区已建立包括80万字、2000多幅历史图片的红色文化资料库。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红色教育“动”起来

  莱芜区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打造一流教育基地。制作一流教育课件:聘请党校教授、党史专家等专业力量,针对不同点位、线路,还原历史事件,提炼精神内涵,形成教学课件,并通过同行交流、业务培训、以赛促学、评优树先等活动,培养高素质讲解员队伍。依据不同线路,制定相应课件,采取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影视教学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对学员观众开展多形式党性教育。

  形成一流现场体验:细致严谨做好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活动场所的历史追溯,通过情景复原等形式,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获得沉浸式体验。

  设计一流培训线路:统筹分布全区的零散点位,科学规划形成“一核五线多点”总体布局,制定个性化教学课程、培训套餐、观摩线路,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接线成网,形成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体系。

  提供一流基地服务:通过开展评星定级活动,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硬,加强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管理,建设配套培训、餐饮、住宿、购物等硬件设施,规范导引、讲解、会务、接待等服务流程,让学员如沐春风、学有所获。

  近年来,莱芜区投资近2亿元,先后打造房干精神展馆、山东小三线纪念园、山东省工委旧址等党性教育基地15处,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软件服务,成功吸引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60余万人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成为面向济南市、辐射山东省的重要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成为济南最靓丽的红色历史文化新名片,也带动形成了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示范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入选山东省委组织部备案目录,被命名为山东省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基地;9处红色点位被列入山东红色旅游线路,1处评为4A级景区,2处评为3A级景区;莱芜区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岁月悠悠,历史有痕。下一步,莱芜区将凝聚各方合力,全力推进,重点做好充分挖掘与开发利用的结合文章,在持续深入挖据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做活“以红带绿”发展新文章,形成党性教育、红色之旅、绿色农业有机融合新局面,带动形成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真正让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宝贵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重现耀眼的红色光芒。

初审编辑:王亚男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