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抓好防溺水各项工作,是保障少年儿童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分享各地防范化解溺水风险的实践探索。
——编 者
抓实抓细安全教育
海南省海口市 曹文轩
安全教育是防溺水的一道重要防线,只有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才会尽可能使他们远离危险,保护好自身安全。
抓实抓细防溺水安全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可以用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上好安全教育课。比如,最近,海南“防溺水宣讲团”走进校园,生动的讲述,互动式教学,深受孩子们欢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游泳训练课,帮学生掌握游泳技能、自救方法。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防止孩子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学生群体,有关部门应经常性开展防溺水教育。
安全这根弦,一刻不能松懈。集聚多方合力,抓实日常教育,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才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善用技术手段助力
北京市朝阳区 周山吟
许多地方江河湖海水域面积大、分布广,仅靠人力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向科技借力,有助于全时全面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技防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技术手段能助力救援提效,抓住施救的黄金时间。比如,山东省威海市公安机关配备水面救生机器人、移动救生担架等智能化救援装备,近日成功救援包括一名男童在内的三名游客。另一方面,技术手段也有助于隐患治理。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对看管难度大、范围广的水域,通过高清摄像、语音警示等方式进行24小时监测,及时对下水者加以干预。可见,用好技术手段,有助于提升防溺水和应急工作的效率,筑牢安全防线。
防溺水工作事关学生生命安全、家庭幸福。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加强防范,才能与时俱进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增加正规场地供给
河南省许昌市 常 言
随着各地气温升高,人们的游泳戏水需求明显增强。现实中,江河、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危险。降低野外溺水风险,关键在于增加戏水设施供给,更好满足未成年人戏水解暑需求。
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安全意识居首要。要对野泳等行为加强管理约束,在增加正规游泳场地供给的同时,安全措施也要跟上。湖北省武汉市引入汉江水,扩建月湖公园天然游泳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对水库进行清淤和整饬,免费开放给市民做泳池;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在淠河沿岸乡镇建起游泳馆,向中小学生开展公益游泳培训……近年来,多地加快建设正规游泳娱乐设施,这些环境安全、设施齐全、体验丰富的场所,正成为孩子们亲水近水的首选。远离了危险水域,孩子们的戏水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
正视孩子们的游泳需求,坚持疏堵结合,筑牢防溺水的“安全堤”,孩子们不仅有处可去、有水可玩,更能玩得开心、游得放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