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一”见丰收丨一粒米的丰产秘诀

2023-09-23 06:45:17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王健

  一粒米的丰产秘诀

  济南吴家堡黄河大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绿色高效种植

9月18日,济南兴沃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的吴家堡黄河水稻开镰,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 王健 通讯员 郭珺琪 报道)

  ■编者按

  又是一年丰收时。齐鲁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鱼蟹肥美,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山东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树立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特色农产品全国闻名。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一’见丰收”融媒报道,从一粒黄河大米、一个石榴、一盘黑牛肉、一条深海三文鱼等视角,讲述丰收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王健 本报通讯员 郭珺琪

  金秋时节,济南黄河岸边,大片稻田已经泛黄,籽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儿,微风拂过,只有叶片轻轻摇曳。

  9月18日上午8点,济南兴沃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沃农业”)的2000亩水稻开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割稻、脱粒、粉碎稻秆儿……一气呵成。没跑完一圈,收割机就“吃饱了”,出粮口对着田边的电动三轮车哗哗“吐”出稻粒。

  “今天割完水稻,明天就能吃上新米”

  58岁的曹大春早早来到了现场,捧起籽粒饱满的稻谷,黝黑的脸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你看这稻粒,多饱满!辛辛苦苦种一季庄稼,看到粮食丰收,打心眼儿里高兴。”他说,这片稻田种的是“金稻919”,“我特意数过,多的一穗儿能有200粒,亩产1000斤肯定没问题!”吴家堡黄河大米米粒晶透亮澈,入口香糯,“家里蒸米饭,一进门就能闻到香味儿。”

  曹大春就住在不远处的安家庄村,从十几岁就开始种水稻。2012年村里土地流转,他出去干过建筑工人、卖过化肥,2020年成了这片稻田的大管家。

  “几个人种2000亩地,以前做梦都不敢想。”之前曹大春家有不到4亩地,育苗、插秧、收割、晾晒、脱粒等全都靠人工,一家的劳动力全得耗在土地上,水稻产量也不高。如今他带着七八个工人,管理着原来7个村上千人种的稻田,平常主要负责浇水、除草,“剩下的由专业的农机合作社负责,插秧、植保、收割等全部机械化,都不用咱管。”

  “现在甚至都不再需要长时间晾晒,两个烘干塔,一个能装15吨,8-10小时就能完成烘干。今天割完水稻,明天就能吃上新米。”兴沃农业生产种植负责人李文庆说。

  “绿色和机械化是两大法宝”

  9月17日上午,84岁的老人李贵仁特意到田边看济南五洲都市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农业”)收割水稻。看着金灿灿的稻田,他由衷地高兴。

  别看吴家堡现在被称为“齐鲁小江南”,黄河大米更是多次登上央视,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这里都是贫瘠的盐碱地,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20世纪50年代,吴家堡打响稻改‘第一枪’,但因为缺乏水利灌溉设施未能成功。”李贵仁介绍。

  1964年,时任七里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贵仁带着全村人挖河、建桥、修渠,开始了第二次稻改。“泡种子买不起大缸,就挨家挨户去借;水稻成熟了没钱买打稻机,就找木匠自己做。”李贵仁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七里铺村稻改获得成功,当年就实现了丰收,高产地块亩产可达700斤。

  “如果说前两次稻改解决了规模化种植的问题,第三次稻改的核心就是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和机械化是两大法宝。”五洲农业负责人武如义介绍,现在吴家堡黄河大米实现了育苗、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加工、包装等全程机械化。而在绿色种植方面,五洲农业通过赤眼蜂、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通过地膜覆盖除草,不用化学农药,不打除草剂,实现绿色发展。

  “稻蟹混养,一亩地纯利润1万多元”

  在席家庄村刚收完的稻田西侧,白色围挡内的水稻依旧郁郁葱葱。刚一靠近,一只只螃蟹就从堤岸边飞快地躲进了稻田里,恨不得把头埋在泥土中。

  “这是咱的稻蟹混养区,一共20多亩。考虑到螃蟹的生长周期,我们选择了生长期在170天左右的‘济香2号’水稻,再过十几天水稻熟了,螃蟹也上满黄了。”济南西兴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波说。

  稻蟹混养区的水稻全靠人工插秧、人工收割、自然晾晒,而且不打药、不追肥,尽管劳动成本高了,但是绝对绿色无公害,蟹田米的价格也翻了一番。“螃蟹就吃黄河水里带的鱼虾和人工投喂的小螺蛳,亩产200斤左右,一斤能卖到120元。整体核算下来,一亩地纯利润有1万多元。”

  2019年,吴家堡街道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在席家庄村探索稻蟹混养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培育了“黄河稻蟹”特色品牌。

  槐荫区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李敬介绍,近年来,槐荫区实施吴家堡黄河大米品种培优工程,优选“京引119”“金稻919”“吉宏6号”等优质品种,成功研发“济香1号”“济香2号”水稻本土新品种;引进“九大绿色防控技术”,打造50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2021年实现全程零化学农药使用;成功探索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大米全程不落地,水稻种植核心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率1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