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种78册!青岛市图书馆藏民国地方期刊展在济南市图书馆“海右书馆”开展

2023-10-23 12:01: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宫小昀

  海报新闻记者 宫小昀 报道

  民国初期,随着“西学东渐”的出现、“维新运动”的开展,近代中国兴起创办报纸期刊的热潮。中国出版、新闻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历史事件、学术思潮、社会巨变得以通过图书、报刊、档案、照片、影视等多种媒介保留下来。

  其中,类型丰富、覆盖面广的地方特色期刊立足地域特质,聚焦地方时事热点,在满足当地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记录民国地方历史进程,成为研究民国时期不同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料。

  10月18日——11月18日,由山东省图书馆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青岛市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承办的“刊载万象 期以传承——青岛市图书馆藏民国地方期刊展”于济南市图书馆“海右书馆”举办。10月18日上午,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二级调研员姜谊和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徐月霞共同启动展览,徐月霞和济南市图书馆行政负责人王海分别致辞,两馆互赠了地方特色文献。

开幕式现场

  从民国期刊中寻觅青岛历史记忆

  《胶澳志》云“青岛,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于1891年建置,民国时期由于近现代大批文化名人如闻一多、沈从文、洪深、老舍、吴伯萧旅寓青岛,培育了青岛文化氛围,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记忆,促进了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1929年,由王统照、杜宇等主编的青岛第一个新文化文学期刊《青潮月刊》问世,此后,青岛地方期刊如雨后春笋纷纷问世,客观上形成了近代青岛地方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交流并存的开放格局,也因此留下了这一时期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料。

  王海表示,青岛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天然的港口优势和广阔的海域资源,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海防要塞和海洋运输贸易中心,也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国历史文化。青岛这座城市的民国史,是中华民国史的一个缩影。青岛市图书馆前身为创建于1924年的胶澳商埠公立通俗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尤其在民国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开发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济南市图书馆行政负责人王海

  此次展览,由青岛馆从其宏富的馆藏民国文献中甄选出珍贵地方特色期刊75种78册,其中有展现时事政治、刊载进步文章和专论的《民民民》《青声》《战斗与改造》等,有聚焦青岛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东方渔业》《青电》《青纺》《港工》等,有展现当时青岛文学艺术发展水平的《青岛文艺》《地瓜干》《古黄河》等,有体现青岛民国早期教育的《青岛教育》《青岛青年》《礼贤月刊》等,还有多方位记录民国半岛都市生活的《青岛画报》《青岛》《大都市》《岛声》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地方刊物中有23种珍贵创刊号,如《中兴周刊》《廿世纪》《荒土》等,占全部展出刊物总数近三分之一,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刊物,为济南市民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珍贵史料,有助于帮助我们共同回望历史旧影,追寻珍贵城市记忆,凝聚起新时代强大的民族力量。

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徐月霞致辞

  据徐月霞介绍,青岛是中国橡胶工业发源地,青岛港又是世界重要的枢纽港之一,纺织、橡胶轮胎等产业在历史上便是优势产业,地位突出。1949年创刊的《青岛橡胶》致力于向全社会同行业公开进行技术探讨,集思广益,破除原本闭门造车、恪守秘密的旧习俗,借以共同发展国内橡胶事业。

  1947年7月创刊的《港工》,以研究海港工程为主旨,辑录有关的学术著作及实际报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海港刊物之一,收录不少关于青岛制造业的理论文章。

  1946年8月创刊的《青纺月刊》,是纺织专业刊物,内容有纺织技术问题交流、国内外纺织业概况、中纺青岛分公司大事记等。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青纺半月刊编委会编 编者刊 青岛 1946年8月 半月刊 18.7×15.1cm

  而1935年5月创刊的《青岛青年》则展示了民国时期青岛青年风采活力的文化生活,创刊于1934年6月的《青岛画报》是当时青岛唯一画报,对青岛进行了多方面的图文介绍,如现在的青岛、青岛的建设、艺术在青岛、青岛的治安、九水的樱桃、社会小说等,影响很大。

青岛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编 编者刊 青岛1935年5月(创刊 )特刊 22×15cm

  《青年月刊》《中兴周刊》《平民月报》《青岛艺坛》《民民民》《治平》《正视》等期刊则聚焦国内外政论、研究文艺科学、研讨社会实际问题,启迪先进思想与理论。

青岛青年月刊社编 编者刊 青岛 1946年4月 月刊 26.5×18.5cm

民民民月刊编辑部编 华北文化通信社[发行] 青岛 1944年3月-1945年6月 1期-10期 月刊 27×19cm

正风出版社编辑部编辑 正风出版社发行 青岛 1947年8月(创刊) 半月刊 25×17.8cm

  文墨涵濡,故纸寻珍,这批期刊记载了民国时期青岛文化、经济、生活等社会万象,回望这段历史旧影,追寻珍贵城市记忆,对于传承、守护城市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展出有助于济南市民更深入了解青岛民国历史文化,溯源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的百年历史。

  济南青岛“强强联合”共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双城记”

  徐月霞表示,此次在济展出了青岛市图书馆部分“孤本级”珍贵文献。青岛市图书馆目前馆藏3万多本民国文献,对其保护一直在进行,但由于不少文献年代久远酸化严重,且对展出条件要求较高,跨城展出并非易事。但近年来,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持续高涨,对古籍阅读的诉求不断增强,因而今后也会在古籍文献影印、数字化、专题研究开发、展览展出、文创开发等上下功夫,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同时,青岛市图书馆将与济南市图书馆在众多课题上携手研究交流,今后两地的联动交流将成为常态。

  济南与青岛同为山东省内的万亿级城市,在济南市“强省会”、青岛市“强龙头”两大战略定位叠加以及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双圈联动”这一大背景下,两城之间文旅共建、合作共享势头正劲。作为守望和传承两城文化的主阵地,济南市图书馆和青岛市图书馆年初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之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馆际业务交流活动。下一步,两馆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加强交流合作,推出更多品牌活动,协同书写新时代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双城记”,为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城际联动新局面贡献图书馆力量。

  王海表示,山东各地图书馆馆藏宏大,浩如烟海,丰富的馆藏珍贵文献记录着齐鲁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海岱文明的灿烂辉煌。“海右书馆”文献联展活动,以不同城市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为载体,阐释省内各市之间血脉同根、文化同源的紧密联系,推动城际图书馆特色文献交流展示和研究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泉城市民了解联办城市特色历史和文化提供一方阵地,为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凝聚智慧和力量。

  据悉,“海右书馆”位于济南市图书馆中心馆一楼北侧,面积约500㎡,是集海右人才培育、文化展览、高端讲座、研学体验、文化交流、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继徐北文纪念馆、新时代红色主题馆之后,济南市图书馆“馆中馆”建设的又一成果,旨在为全省各级各地图书馆珍贵文献交流互鉴提供有效载体。济南市图书馆将继续加强与省图书馆、全省16地市和各区县图书馆的交流合作,每月展示一家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文献,共同将“海右书馆”打造成展示各地文化特色和图书馆独特魅力的平台,为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凝聚智慧和力量。

初审编辑:张明月

责任编辑:张达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