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曹博宇 济南报道
11月23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从市级层面介绍济南市“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引领,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100%。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市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成功创建235个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249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5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8个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清洁村庄创建连续三年在省考核中位居前列,槐荫区、长清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
济南市自深入推进村庄清洁集中攻坚行动以来,整治提升国省道沿线785个村庄,新创建400余个清洁村庄,目前济南市已实现清洁村庄创建全覆盖。同时,济南市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7.8万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厕所管护“四化”模式,农村厕所使用更加便利。并且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济南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将超过3800个。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方面,济南市设立“撤桶并点+定时上门巡回收集”的农村垃圾分类收运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整治提升,近五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3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335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街巷硬化全覆盖。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100%。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搭建“泉农通”数字协同平台,建成1100余个数字村庄。
在农村三产融合方面,济南市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突出加工转化和三产融合,培育打造粮油食品、现代种业、高效畜牧、乡村旅游等十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8个农业大县全覆盖,莱芜区争创为济南市首个省级现代农业强县,济南市被评为“中国锦鲤名城”。着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扩规提质,济南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6家,其中省级79家、国家级10家。做响做亮农产品品牌,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达到61个。发挥“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村提升”等政策组合优势,整合财政资金3.1亿元扶持962个村,支持672个村实施167个联村共富项目,对2429个帮扶村实现第一书记真帮实驻、企业团体结对联建全覆盖。选聘165名“乡村振兴金融专员”,选派762名“乡村振兴科技顾问”,覆盖2000余个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支持。
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济南全面推进乡村文明培育。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287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590个。实施农村文明创建“双美”行动,县级及以上文明达标村平均覆盖率达95.2%。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选树工作,塑造了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不断强化乡村文化供给。组织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百姓村晚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实施免费送戏工程,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趣味运动会,创新开展中华传统节庆活动。挖掘传统技艺,宣传红色文化、乡贤文化,有力有效保护农耕风俗、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12个村落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达400余人。深化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推广清单制、数字化、信用+、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农村发展保障机制方面,济南市建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创建6个方面76条评价指标体系,统领全市乡村示范区建设。采取农民参与机制,通过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积分制、红黑榜等制度措施,形成农民群众的长效参与机制。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20217名,建立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库,入库项目1603个,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群众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使用统筹推进机制,以创建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载体,集成优化“人、地、钱”政策机制,带动各行业涉农资金、项目的集合集聚、统筹推进。今年先后统筹15.57亿元用于2个省级片区、23.8亿元用于8个市级片区创建。实行改革增力机制。1453个村展开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成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今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将超过70%。
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