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家乡味,过非遗年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22级6中队走进“向群皮影社”

2024-02-21 16:5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魏俊怡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百年历史的济南皮影戏,作为济南文化的标签,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方纯白的幕布后面,皮影戏人又演又唱,总能引来阵阵喝彩声。

  李娟是济南皮影戏“李家皮影”的第五代传承人,师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兴时,多年来随政府多次出国演出,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友人喜欢,制作的皮影作品《仿古雷震子》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还作为电视连续剧《武媚娘传奇》的皮影表演兼指导。

  2024年2月21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22级6中队的队员们到“李家皮影”老字号“向群皮影社”开展研学活动。队员们认真聆听李娟老师讲授皮影的历史和制作、表演过程,一起观看了济南皮影戏,并亲自体验“中国龙”纹样的皮影手工涂色过程、体验皮影展演手工操作方法等。

  济南皮影传承人李娟和助手带来了《西游记——大战蝎子精》选段,栩栩如生的皮影、诙谐幽默的语言、干净利落的打斗,引得队员们惊呼连连,掌声阵阵。

  一方幕布,一束灯光,几个皮影上下翻飞。伴随着急促的鼓点和几声响亮的锣声,骑着白马的唐僧出现在大家面前。“哎呀,哎呀呀,这是为何事啊?”“唐僧……”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李娟的声音也在唐僧和妖精之间来回切换。台下的队员们,时不时被地道的“济南味”台词逗得前仰后合。

  观影结束后,队员们与李娟老师进行了互动问答,“皮影是什么材质制作的?”“皮影和电影有什么区别?”“皮影戏可以用手电筒的光表演吗?” ……队员们一股脑提问了很多有关皮影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又融洽,李娟老师一一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回答,像极了皮影科普小课堂。

  互动问答结束后,在李娟老师及各位助手的指导和帮助下,队员们开始制作皮影。龙年春节期间,李娟团队提前用牛皮雕刻出了一批“中国龙”纹样的半成品,受到队员们的一致欢迎,大家挑选到自己喜爱的图案后就可以直接“敷彩”了,随后装置上2-3根竹棍作操纵杆,一个活灵活现的皮影就完成了。

  大家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皮影纷纷跑到幕布后亲自体验演出操作手法,一条条中国龙皮影肆意快活地出现在幕布上。

  活动最后,李娟老师给每一位队员颁发了研学证书,并与队员们合影留念。

  “用牛皮刻制的中国龙图案透明而牢固,一面涂上颜色后,在表演时两面都可以看到,我觉得很神奇。”一位参与体验的队员兴奋地表示,“今天上午看了皮影戏,还亲手给皮影上色,很开心。我很期待再参加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可真有魅力。”队员们在体验中增进了对非遗济南皮影的了解和认识,感受了中国非遗的文化魅力,在这个喜气洋洋的中国龙年中度过了一个年味十足的新春佳节。

  【小贴士】

  皮影戏非遗传人简介:

  李娟,是一位“85后”,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也有人称呼她是济南皮影首位“女掌门”。回忆起童年的时光,似乎怎么也绕不开皮影戏。10岁开始,她就帮助爷爷李兴时(济南皮影戏第三代传人)设计、制作皮影道具,并跟着登台表演皮影戏。

  为了济南皮影戏的良好传承与发展,李娟成立济南皮影女子天团,带领一批80、90后高学历、高能力的年轻女孩,成为济南皮影的新IP。她积极配合国家宣导,用高质量的皮影文化作品传递正能量为非遗事业助力,成为济南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得到政府与百姓们的大力支持与喜爱。

  在李娟看来,皮影要想发展,就得加大力度创新,就得融入人们的生活。而她现在努力去做的,就是把大家对皮影的原有认知“格式化”后以更接地气、更具有时代感的面貌出现,让人们心中传统的皮影变得“洋气”。李娟介绍,目前已经推出种类多样的皮影文创产品,包括皮影小夜灯、胸针、簪花、挂件等。同时,李娟也选择“拥抱”互联网,“我们不断创新,就是要利用如今的多媒体和网络,让皮影不仅在国内得到宣传,甚至走向国际”。

  如今,李娟身兼中国非遗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市皮影木偶协会会长等职。获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中国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工程”顾问、济南市十大优秀民间艺人、济南市十大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