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起步区三年起势之路

2024-04-27 21:38: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港宁

  编者按:

  平地立城,白宣作画,扬帆三载,新城崛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三周年以来,这片承载着国家战略与时代机遇的热土,正步履不停地朝着未来希望之城的目标不断迈进。4月26日,按照济南市“一月一主题”宣传安排,来自中央、省、市的新闻媒体集中采访,以沉浸式采访的方式走进济南起步区。

  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未来之城’看起步”栏目,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感受“未来之城”的发展脉搏,共同探索起步区强势崛起的“成长轨迹”。

  大众网记者 赵港宁 济南报道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三年来,起步区人民用“汗水”灌溉这方土地,加快“未来之城”成形起势,书写着“黄河之畔”的崭新“答卷”。

  立于黄河大桥远眺,起步区正强势崛起,踏黄河奔涌而来,塔吊林立、拔节生长的建设场景正如火如荼地上演。4月26日,按照济南市“一月一主题”宣传安排暨“起步区获批三周年”主题宣传活动,来自中央、省、市的24家新闻媒体,共派出43名记者,以沉浸式采访的方式走进济南起步区,先后去往起步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崔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鹊华九里居、地下管廊示范段、起步区行政审批大厅开启起步区三周年采风之旅,零距离探索起步区“起势之路”。

  第一站 起步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

  记者来到位于起步区崔寨组团西南部的起步区垃圾分类转运中心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占地面积约1.3公顷,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65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943平方米。

  该项目锚定未来之城、黄河特色,采用去工业化无痕设计、半地下建筑构造,主要作业功能区分布在地下,隐藏在绿化景观之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首个半地下结构形式的垃圾转运中心,也是省内首个融合垃圾转运、渗滤液处理、大件及装修垃圾分拣拆解、环卫宣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集约型环卫设施综合体。

  第二站 崔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记者抵达崔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现场,该厂是起步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是契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占地约4.04公顷,总投资3.4亿元,设计总规模为12万吨/日,项目建成后再生水利用率可达100%。

  项目一期部分于2022年6月开始施工,2023年3月5日达标排水,污水处理规模达4万吨/日。项目主要单体地下箱体为地下两层结构,同时建设规模为3万吨/日的中水回用设备。回用水主要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景观补水、企业用水等。目前一期部分已具备供水和水处理条件。

  项目建成后,地下为污水处理设施,地上为节水展厅和全开放式节水公园。

  第三站 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

  乘坐着氢能动力大巴车,记者来到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察看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参观氢能保洁车、体验氢能助力车。

  2021年,济南起步区与国家电投联手共建总投资100亿元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该基地是国家电投集团在国内布局的五大氢能产业基地之一、四大燃料电池产业基地之一,也是面向华北和中原地区、辐射黄河流域、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基地。

  作为区域氢能产业的“链主”企业,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目前已完成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水冷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水冷车用系统三条生产线建设投产,该生产线项目被评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十大领航项目”。据悉,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100亿元,形成带动中国氢谷崛起的强劲引擎。

  第四站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记者走进位于济南起步区的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了解了该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研发的“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以下简称XRF)不仅能够获取文物的“DNA”,也揭开文物神秘的文化属性和复杂工艺,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说话”。

  据悉,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成立四年多来,特别是济南起步区获批设立三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在精密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监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放射性药物研发等领域投入近8000万元产值的设备仪器,开展10余个科研项目的研发落地,并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

  第五站 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

  记者来到济南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内,示范区麦浪滚滚,长势喜人。据城发农科副总经理杨蕾介绍,示范区采用全自动化管理模式,“万亩良田”日常只需要两位研究员管理、巡田。

  济南起步区致力实现四个“国内领先”,高标准建设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树立粮食“智能、高产、减损”新标杆。示范区多措并举,致力实现增产减损。目前,示范区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5%,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可使种粮农民每亩增收300元。

  第六站 鹊华九里居

  鹊华九里居作为起步区首个回迁社区,在2023年迎来居民入住。目前回迁群众陆续乔迁新居,群众入住率已近100%。记者来到鹊华理想社区,了解起步区回迁群众安置保障及基层治理情况。

  起步区自获批以来,全力擘画“新市民”美好生活新画卷。目前,已完成122个村居拆迁,涉及9.5万人。对照全市最高标准,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在全域推进“理想社区”标准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从2023年起,每年有近万人回迁,大量外地人涌入就业置业,预计到2035年,起步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80万人,乡村向城市、村民向市民的转变进程不断加快。

  第七站 地下管廊示范段

  记者来到位于鹊华西路南段的起步区地下管廊示范段,进入“别有洞天”的管廊三舱,实地记录了地下管廊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及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起步区综合管廊整体呈现“组团独立、连团成网、层次分明”的特点,组团内部通过“环+射、干+支”等方式实现管廊连网成片,规划总长度为114.26公里。

  当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管廊长度为32.5公里。2024年拟新开工黄河大道二期、凤凰北路西延、二环东路北延等22.4公里管廊建设。2024年底,直管区范围内总建设里程占比将达到规划长度的78%。

  第八站 起步区行政审批大厅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起步区行政审批大厅,在政务大厅企业开办窗口,体验精细化服务。起步区持续深化周末不打烊、中午不断档、延时以及7*24小时预约等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目前,大厅可办理事项达到1336项,全年受理咨询量首次突破10万件。

  依托“泉惠企”平台推动惠企政策线上集中发布、集中解读、集中推送,完成全市首批“免申即享”政策“网上全流程兑现”,完成政策咨询130余件,惠及企业24家,涉及奖补资金223余万元。

  搭建区街园三级企业服务体系,设立6家“泉惠企”企业服务站,开展“我为企业群众办实事”“惠民利企直通车”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政策宣讲、走访企业、政企恳谈会等共53场,解决企业诉求390余件。

  在政务大厅一楼元宇宙服务区,通过实现1:1实景建模,发布首期企业开办等16项“云厅”服务事项。建设可视化帮代办服务平台,为申请人提供同屏同步、零基础业务申报服务。谋划超写实智能交互数字人—“黄小政”智慧化应用场景,规划部署数字人全息舱,为群众提供资讯播报、智能咨询、政策解读、服务指引、指导帮办等服务。

  三年时间,起步区像一颗种子扎根土壤,泛出枝丫,开出繁花,沿着“从无到有”的探索道路扎实推进,怀揣着骄人的成绩,向黄河迸发出“新生”力量的“最强音”,宣告着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乘势而起。

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