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1954年,依据上级指示,筹备中的山东省博物馆定位于地志性博物馆,即科学研究与文化教育的机关,举办有高度思想水平的博物馆陈列,以培养群众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社会主义的家乡的热爱。“山东地志陈列”为山东省博物馆建立的开篇之作,分为历史之部、自然之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之部三大部分。
一、历史之部
历史之部陈列组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及省外专家共同组成:王献唐、宋伯胤、宋协明、李既陶、杜明甫和关天相。展览大纲经过征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意见,吸收翦伯赞、白寿彝、夏鼐、陈梦家等诸位历史学家的建议,五易其稿,最终定稿。
在设计过程中,为更好地掌握陈列空间以及分配主题和分题,设计人员把陈列室、陈列柜、屏风、镜框、地图的背板、标题的背板,先全部做成五十分之一的模型。展览得以顺利实施,展品为山东省文管会历年积累的文物,合计900件。
二、自然之部
相对于历史之部,“山东地志陈列”自然之部展览的藏品基础较差,陈列组向社会广泛征集展品资料,得到事业机关和专家学者的大力协助。
陈列分为四个章节:1.山东的自然环境;2.山东的矿产;3.山东的植物;4.山东的动物。陈列共采用9个陈列室,607件展品。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之部
1955年3月,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山东地志陈列”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陈列”(后改称“社会主义时期陈列”)。虽然该部分陈列启动较晚,但是进展比较顺利。8月9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即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行业向该陈列提供展品。陈列分为两部分内容: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和计划建设阶段。展品和辅助展品为实物、文件、语录、地图、统计表、油画、照片、模型等。重点展示山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以鼓舞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
1956年2月13日,“山东地志陈列”正式对外开放,序幕部分有两段话:“山东丰饶的自然富源和人民长期的斗争,构成了祖国伟大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对山东的爱,也是我们对祖国的爱;我们越了解她就越爱她”。展览开放后,观众异常踊跃,最多一天达4000多人。5月1日,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来指导工作,对“山东地志陈列”提出表扬。5月30日至6月2日,全国地志博物馆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文物局长王冶秋、山东省省长赵健民、山东省文化局长王统照出席会议。徐眉生向会议作了《山东省博物馆地志陈列内容的组织问题》的专题报告。
“山东地志陈列”的成功,开启了山东博物馆的展览工作。从1954年到1977年,山东博物馆策划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原创展览。1954年举办梁山县明船复原展出。1957年10月8日举办明清书画展览以及“曲阜孔氏画像展”。1958年,主办馆藏动物与矿物标本等展览,并与有关单位合办木版年画、古代书画、古代陶瓷、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图片、郓城出土文物、淄博陶瓷、山东革命史料等展览。其中最轰动的是5月24日举办的《难胞刘连仁脱难还乡展览》,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1960年举办了“山东省先进农具巡回展”和“人民公社图片展”,并与省水利厅联合举办全省“水利工程出土文物展览”,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义和团运动60周年纪念展览”。1961年举办了馆藏古代文物,夏溥斋先生捐献刘墉墨迹、碑帖、书法等展览,并举办了“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文物资料展览”。1964年7月 举办了“邹滕地区汉画像石拓本、照片专题展览”“山东阶级教育展览会”。此后几年,举办展览很少。1966年5月起开始闭馆。1972年5月23日重新开放,举办“山东历史文物”展览,这是闭馆后第一次对外开放。1975年10月举办“山东革命文物展览”。1977年5月23日举办原创展览“古生物化石展览”。
(本文摘选自即将出版的《山东博物馆七十年(1954-2024)》,本篇作者:于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