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绘就强省会新图景

2025-11-28 11:00:32 来源: 济南市司法局宣教处 作者: 张玮

  趵突腾空,法润泉城。济南,这座因泉而生、缘泉而兴的千年古城,又添一项“国字号”荣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近年来,济南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一步步将“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铺展成泉城大地上的生动实景。

  定法治之向

  理念引领让政府治理循法而行

  济南聚焦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从顶层规划的系统谋划到关键群体的能力锻造,再到协同体系的创新构建,彰显了法治引领治理升级的深层逻辑。

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动员推进会议。

  法治蓝图的绘就,在于顶层设计的强力领航。

  将法治政府建设融入强省会建设战略布局,出台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方案,每年制定工作要点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领导小组“双组长”,市委常委会议每季度专题研究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督办”法治建设工作落实,推动蓝图落地。

  行政效能的提升,在于思维能力的硬核淬炼。

  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从“学、讲、考、述”四个维度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履职能力。率先推行各级党委(党组)会议固定议题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组建律师宣讲团等,开展宣讲2000余场次。分层分类组织学法考试,创新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激励约束机制,考试通过率提高至99%。建立“述法+评议+督察”一体化机制,2个案例入选全省首批“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典型、优秀案例。

  工作合力的汇聚,在于机制建设的破壁赋能。

  坚持以创建促提升,建立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六大推进体系”,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细化分解140项指标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落实。全面公开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年度法治政府报告,组织示范创建部门、区县“一把手”访谈,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码上可见”。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市委巡察、人大监督、政府督查、政协民主监督等重点内容,实现市、区县法治督察全覆盖,全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的“一盘棋”格局。

  聚法治之效

  制约监督让行政权力依规而为

  济南通过精准立法强根基、源头审核守底线、多元监督提效能的全链条治理,切实保障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制度根基的坚实筑牢,始于立法环节的精准发力。

  坚持开门立法,全市设立40个政府立法联系点,让民意直抵立法环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城市发展定位,加强数字经济、公共数据管理等前沿领域立法,加快低空经济、旅游促进等新兴领域制度供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进物业管理、停车管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等多部政府规章落地;立足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城市更新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不断夯实依法行政制度基础。

  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始于源头审查的刚性约束。

  围绕“审什么”,将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决定及政府合同协议等涉法事务全面纳入审查范围,“未经合法性审查不上会,合法性审查不通过不上会”成为刚性原则。围绕“谁来审”,组建“1482名法律顾问+476家律所+769名公职律师”专业队伍,织密合法性审查网络。围绕“怎么审”,建立“1+8+1”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审联动”。

  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始于多元监督的协同发力。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近五年市级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90件、政协提案2862件,司法、审计、统计监督等不断深化,《作风监督热线》《作风监督面对面》等社会媒体监督有效运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限时办结,以多元监督的刚性约束,推进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行法治之力

  高效服务让高质发展向阳而生

  济南通过数智政务提效率、规范执法优环境、高端服务强支撑的三维发力,全力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济南市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典型案例。

位于中央法务区核心载体——法务中心一楼的综合法律服务大厅。

  政务服务的效能突破,源于数据运用的深度赋能。

  全国首创“泉城链”政务数据共享模式,济南连续6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持续擦亮“在泉城·全办成”政务服务品牌,上线国内首个政务服务“云大厅”;搭建“泉惠企”平台,推进惠企政策3900余条“直达快享”;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272项市级政务服务证明事项承诺即办;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办理时间平均压减78%。企业开办“半日办结”、商品房“交房即办证”、“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等经验在全国推广,济南代表山东参加国家工改评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三。

  执法环境的持续优化,源于制度机制的全面落地。

  持续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累计受益市场主体10万余家。创新实施涉企行政检查“1+1+1+N”工作体系,将281个高频检查事项合并为119个联合场景,实现联合检查率提升至73.04%、检查次数同比下降57.87%的显著效果,相关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推广,“济南市聚焦企业诉求、强化指导助企解难题”入选司法部典型案例。

  开放发展的法治护航,源于高端服务的系统构建。

  以“立足山东半岛、辐射黄河流域、融入‘一带一路’”为目标,强力推进山东(济南)中央法务区建设,设立全省首家域外法查明中心,创新推动“法律服务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立山东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与104个国家和地区、199个国际城市打造“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将法治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吸引集聚从业人员近5000名。目前,集聚了鲁港澳联营律所、马来西亚大卫与郭律师事务所济南代表处等50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业务规模达25亿元,实现高水平法律服务与高水平开放同频共振。

  筑法治之基

  实事惠民让民生福祉由暖而感

  济南通过多元解纷促和谐、破解堵点惠民生、普法惠民固根本的实践路径,让法治保障贯穿民生改善全过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温度。

2025年11月17日,央视《朝闻天下》节目以《奋进的法治中国 公证护航“带押过户”安居省心双保障》为题进行报道。

  社会和谐的坚实维系,基于化解机制的系统完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济南市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条例》。健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三所联调”机制,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实质性化解。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综治、信访、司法等14部门“一站整合”。深化府院、府检联动,行政复议调解和解率达36.02%,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持续攀升。

  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基于法治举措的精准发力。

  实行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五年来办理向社会公开承诺的民生实事103件。广泛投送法治惠企利民“泉城明白卡”“法治为民二维码”,以法治手段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每年评选法治为民十大实事,涌现出公证参与不动产“带押、带封过户”“一券三卡”市场监管新模式、法治护航“社区微业”等一系列全国创新经验,切实让法治为民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实惠触手可及。

  法治信仰的深度培育,基于工作质效的全面提升。

  全省首家出台《济南市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若干规定》政府规章,法律服务各项指标持续位居全省首位。“泉益邻”法律援助每年免费提供服务2万余件,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12348法律服务热线27年不断线,“泉晓法”普法矩阵年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近万场次,构建“检曰”“城管e普法”等30余个普法平台,创新推出的普法脱口秀、《148说》等新媒体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全市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法治,已深深融入济南这座城市的发展血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一国字号荣誉,不仅是济南“十四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充分印证,更是法治政府建设从“达标创建”迈向“提质增效”的重要里程碑。如今,站在新起点,济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省会担当,系统谋划、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筑牢更加坚实的法治根基,奋力书写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济南新篇章。

初审编辑:张玮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