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盛开在双泉镇学城村里的一朵美丽的“花”

2020-10-16 21:31: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开元 通讯员 郭洋 济南报道

  干净整洁的大队部,崭新的村民文化活动室,宽敞明亮的文化健身广场,洁净的卫生室……崭新的一切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精气神。在长清区一个山区乡镇里有这样一个人,她不惧脱贫路上的风雨艰辛,义无反顾的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共同奔赴小康之路。她,就是双泉镇学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华。

  主动请缨,用坚守见证贫困村的蜕变

  从一名威风凛凛的检察官到一名善恶分明的纪检人员,再到满身尘土汗水的驻村第一书记,谁曾想英姿飒爽的杨华现如今已经变成了村民口中朴实亲切的“书记”“闺女”和“大姐”。2018年,杨华主动请缨来到双泉镇学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时候的学城村还是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村里796名村民,老弱病残占了一半,村民习惯了看天吃饭的日子,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40人,集体收入基本为零。

  任职的三年里,杨华以村为家,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继续发挥一名纪检人员严谨、不屈不挠的职业精神,从了解村情民意到学习政策,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工作落实开展,从脱贫摘帽到带领学城村自生内力,杨华四处奔走,积极争取资金,用一千个日夜坚守实现了学城村的完美蜕变。

  任期内,杨华不仅为村里争取到60万元资金,拓宽河道、清淤水道,建成了被老百姓称为“双泉小都江堰”储水塘坝,解决了全村100余亩农田的灌溉。此外,她还筹集资金55万元,利用户户通项目对村内巷道进行硬化,安装了21盏路灯,彻底解决了群众“晴天一身黑,雨天一身泥,夜晚抹黑走”的出行难题。

  此外,杨华还带领群众整理利用闲置的荒山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成了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和牡丹苗、五角枫树苗园林项目,实现了村集体每年18万元的增收,稳稳实现了全村脱贫。学城村也因此获得了“长清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等奖”“山东省卫生村”等众多荣誉称号。

  全面小康不分老少,共产党员没有男女之分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中为数不多的女同志,并不强壮的身形里藏着“母亲”“妻子”“女儿”等多重身份,即便上有老下有小,她也同所有男驻村第一书记一样,肩负同等重量的脱贫重担,工作在同样生活艰苦的环境里。据悉,杨华曾多次拒绝组织给予她的特殊待遇。她时常这样说:“全面小康不分老少,共产党员只有称职与否,何来男女之别。”

  工作中,杨华从不因为自己是女同志在脱贫道路上甘于人后,男同志可以做到的,她也可以做到,甚至做的更好。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脚踏实地的杨华先后被授予“先进工作者”“济南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乡村振兴先进工作者”和“驻村第一书记先进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杨华有四本脱贫日记,是她最珍贵的宝贝,3600多页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学城村脱贫的轨迹和发展的路径。这里面记着村内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的信息,大到房子修缮,孩子上学,低保、五保、残疾人等各项扶贫政策的申请与落实,小到头疼脑热、邻里纠纷、情绪疙瘩,杨华随时随刻关注着贫困户的生产与生活。从大门不让进到村民争相找她,杨华用女性的细腻在村民闲话、抱怨、白眼中即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帮扶解决。

  政治思想、精神生活两手抓,扶贫关键是扶智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集体发展,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至关重要。杨华刚到学城村上任时,村里30名党员平均年龄就有五十多岁,年龄、文化程度、思想认识成了阻碍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为了增强村两委的带动力,把党支部打造成牢不可破的战斗堡垒,杨华积极寻求派驻单位领导的支持,在她的大力促成下,2019年3月,长清区纪委监委一支部与学城村党支部结成了帮扶对子。两个支部紧紧围绕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一主题,定期通过党课、座谈、主体调研、重温誓词等形式,展开深入联动共建。

  在杨华的促动下,学城村邀请到长清区纪委书记刘广东为支部党员们讲党课,更加加强了学城村党员的党性意识和使命意识,从内在激发村内党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上勇于带头、敢于担当、肯于作为、甘愿奉献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借助支部共建,杨华还在村内积极开展了党员亮户和纪检前哨示范村工作,教育引导学城村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看齐跟进的良好局面,为推进乡村建设凝聚正能量、激发新动力。经过不懈努力,杨华带领的学城村党支部被区委授予“长清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风雨中,杨花看似脆弱,但却坚韧不拔,在恶劣的环境里,从不退缩迎风飞舞,把希望带给土地,孕育萌生美好的春天。驻村第一书记杨华,就是这朵开在脱贫路上学城村里最美的花,用勤劳和汗水描绘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用智慧和实干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晓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