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在建工地平稳运行的背后

2022-06-29 12: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任春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任春萌 济南报道

  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都市阳台、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建筑物在黄河北拔地而起,一个个高端载体高标准建设,为高端产业加速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据统计,当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建房屋建筑工程83个,建筑面积达1049.63万平方米,在建市政道路工程150余公里。如此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怎样保障项目落地,实现高效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起步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多项监管机制协同发力

  起步区的建设,跨越大河天堑、白纸作画。伴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这片798平方公里的土地政策富集、机遇叠生,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平地立新城,济南起步区目前尚处在大规模建设之中。如何让这些建筑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建设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起步区的项目从开工之初就严格审查,创新推出源头管控机制。“我们吸取了过去因施工单位抢工进场造成后期难以管理的教训,在入场施工前便对围挡设置、施工道路硬化、防尘喷淋系统等开工条件进行核查,合格后方可开工。”该负责人说。

  参照雄安新区等先进功能区管理及运转模式,起步区组建了全省首个集住建、交通、市政、园林、水利、人防于一体的综合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担负质量、安全、扬尘、清欠等多项管理业务,多专业合一,利于统筹推动。

  在此基础上,起步区创新采用“行政+第三方”模式,设综合组、房建组、市政组、园林水利组,组长均由政府行政人员担任,组员均为第三方服务人员。其中,行政人员负责把控过程监督和结论监督,专业技术服务单位提供专业技术加持,有力补强政府监管力量。

  考虑起步区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建设管理部加强部门(单位)多方联动,建立了“一案四通报”、联合夜查制度、联管联控处置等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市政交通、水务园林等处室以及平台公司管理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持精简高效监督。

  起步区创新采取项目互学互查工作机制,监督人员与项目技术人才混编组队进行检查,重点选取装饰装修样板、竣工前验收工程、申报评优工地,以交流促提升、以检查促落实,实现起步区监管业务水平和参建主体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在黄河大道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市区联动监管模式,共享技术、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监管能力。在互学互查中,我们组织园林、绿化、市政等单位召开经验交流会,并进入施工现场互相学习。”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秦文超说。

  智慧“哨兵”预判安全隐患

  起步区作为黄河战略的唯一“实体性”新区,从一开始,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截至目前,在建项目已经达近百个。面对如此之大的建设体量,该如何确保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对起步区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中,打造智慧安全监管平台便是起步区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之一。

  6月20日上午,在起步区黄河大道南侧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有序施工,运输车辆轰鸣声不断,10多个塔吊平稳作业……在起步区建设管理部智慧安全监管平台中心,可以实时查看山大二院的现场施工情况以及人和运行设备的相关安全监测信息。

  “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可以方便我们对施工现场随时进行安全生产远程监控,及时发现人员、设备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加强对工地人员的系统化管理,作用非常大。”起步区建设管理部工作人员魏中超说,通过实施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技术应用,可提高工地现场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智慧安全监管平台的“预警”作用对排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现场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通过视频智能识别功能,可自动发送提示信息,督促现场整改。”魏中超说,智慧安全监管平台还具备特种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远程监控等功能,可根据施工现场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数据及预设的参数设定进行“预警”。

  “比如,在塔吊作业中,如果平台通过塔吊上的传感器感受到风速或者重量过大,就会及时发出违章预警,并提供区域保护、塔吊群防碰撞、吊钩可视化的功能,从而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及规范使用。”魏中超说。

  安全建设,“智慧”护航。在起步区的建设实践中,智慧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目前,起步区正积极运用智慧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手段,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治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实现融合发展,稳扎稳打,筑牢未来智慧城市之根基。

  工程管理组合拳提高效率

  6月的天气,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暴雨突至,这无疑给项目建设带来不小的阻力。黄河大道作为起步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工程建设等不得、靠不得。

  近日,记者驾车经过黄河大道时注意到,一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部分地面道路已经完成上面层沥青铺设和路面标线施工。路面平整、标线清晰、绿叶红花点缀,这条黄河北的“经十路”正在加速成形。

  城市建设,道路先行。黄河大道一期项目开工即是“决战”,起步区相关部门以及建设、全询单位,不仅多次调度项目进展,还在关键环节出新招、实招,旨在服务项目落地,在项目建设全周期抢时效、抓质效。“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加‘工程总承包’的招投标模式,改变了此前分段式、碎片化的招标模式,将多次招投标变为仅需2次招投标,总体上可节约100天以上的时间。”起步区建设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起步区在建设工程全领域推行工程管理新模式,使得各行业形成了统一标准,整体上效率提升更加可观。据悉,起步区在建项目95%均采用了“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模式。此外,起步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内某项目成为济南市第一个、全省第一批按照“评定分离”的方式开展招投标的项目;“告知承诺制”等模式也进一步规范了建设流程,化繁为简。

  除了招投标模式的创新,起步区还率先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在投资控制、节约工期、质量保证等多方面为项目提供强力帮助。

  “我们可以随时与施工单位及时沟通,不单是减少了设计方案跟一线施工间相互磨合的时间成本。起步区率先试点建筑师负责制后,更是有利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贯彻在项目建设全过程。”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工程咨询主任刘宏伟告诉记者。

  “建设管理部是由一批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青年骨干组成,各部门都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正是依托在招投标、质安监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采用智慧化手段,才得以保证这1000万平方米的房建类项目和150余公里的市政道路工地平稳运行。”建设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部门将继续发扬敢拼敢干的精神,不断试点新举措,创新建设管理办法,保障项目高效落地,平稳运行。

初审编辑:苑文飒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