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商河: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治理农田“白色污染”
来源:大众网济南站 2013-11-20 14:59:00
“今年我在自家种的蒜地里覆盖了一种新式地膜,大蒜收获后,上面这层膜就自然分解了,省工省时还不伤地,科学技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商河县的董法利指着地里的地膜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大众网济南11月20日讯(通讯员 刘文波 张文国)“今年我在自家种的蒜地里覆盖了一种新式地膜,大蒜收获后,上面这层膜就自然分解了,省工省时还不伤地,科学技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商河县的董法利指着地里的地膜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地膜叫做“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有的百姓还给这种地膜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自化膜”,足见老百姓对这款降解地膜产品的认可。
多年来普通地膜凭借其增温、保墒、增产性能,为农民所广泛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被赞誉为农田“白色革命”!目前,我国普通地膜每年的用量超过了120万吨,覆盖面积超过了2亿亩。但就在地膜覆盖技术带来的增产效益同时,因其不可降解性带来的危害也凸显出来。曾经的“白色革命”演变成了“白色污染”,地膜残留破坏土壤孔隙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阻碍农作物的发芽及根系生长……相关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75公斤/公顷时,花生、大蒜减产10.6%,第二年继续增加残膜量,减产达到15.7%;地膜残留量较高时,棉花病虫害发生率增高,单株铃数减少0.8-1.0个,棉花产量降低7.3%-21.6%;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会使蔬菜减产15%-59%。老百姓虽然说不出这么具体的残膜危害及减产数据,但是在整地的时候,他们都会进行一个动作,那就是“回收残膜”,虽然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程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消耗较高人工成本,且超薄的地膜易碎,回收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要求,商河县科技部门选择大蒜主产区白桥镇在全市率先推广可降解的农用地膜。据统计,今年商河县白桥镇像董法利一样使用这种地膜的蒜地规模达到了6000多亩。
“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是由“氧化-生物降解塑料技术”衍生而来的,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有英国、加拿大及中国拥有这项技术。在国内,这项技术是由旅美华侨王丽红女士组织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目前该技术拥有国家专利1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项。同时,该技术于2012年3月28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以中科院王佛松院士为鉴定委员会主任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为扩大“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使用面积,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商河县积极向省科技厅申报了《农田“白色污染”防控示范工程》科技惠民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公示并予以立项。该科技项目围绕商河县农田“白色污染”的问题,利用项目组已有的成熟、先进国家专项科技成果,通过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将惠及商河县6万人口,解决近8万亩土地“白色污染”问题。
多年来普通地膜凭借其增温、保墒、增产性能,为农民所广泛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被赞誉为农田“白色革命”!目前,我国普通地膜每年的用量超过了120万吨,覆盖面积超过了2亿亩。但就在地膜覆盖技术带来的增产效益同时,因其不可降解性带来的危害也凸显出来。曾经的“白色革命”演变成了“白色污染”,地膜残留破坏土壤孔隙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阻碍农作物的发芽及根系生长……相关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75公斤/公顷时,花生、大蒜减产10.6%,第二年继续增加残膜量,减产达到15.7%;地膜残留量较高时,棉花病虫害发生率增高,单株铃数减少0.8-1.0个,棉花产量降低7.3%-21.6%;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会使蔬菜减产15%-59%。老百姓虽然说不出这么具体的残膜危害及减产数据,但是在整地的时候,他们都会进行一个动作,那就是“回收残膜”,虽然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程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消耗较高人工成本,且超薄的地膜易碎,回收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要求,商河县科技部门选择大蒜主产区白桥镇在全市率先推广可降解的农用地膜。据统计,今年商河县白桥镇像董法利一样使用这种地膜的蒜地规模达到了6000多亩。
“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是由“氧化-生物降解塑料技术”衍生而来的,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有英国、加拿大及中国拥有这项技术。在国内,这项技术是由旅美华侨王丽红女士组织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目前该技术拥有国家专利1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项。同时,该技术于2012年3月28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以中科院王佛松院士为鉴定委员会主任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为扩大“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使用面积,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商河县积极向省科技厅申报了《农田“白色污染”防控示范工程》科技惠民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公示并予以立项。该科技项目围绕商河县农田“白色污染”的问题,利用项目组已有的成熟、先进国家专项科技成果,通过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将惠及商河县6万人口,解决近8万亩土地“白色污染”问题。
初审编辑:闫明清
责任编辑:孙海燕
责任编辑:孙海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