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从“啃骨头”到“砸石头”

2017-11-16 16:48:0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周飞亚

  原标题:电视综艺,从“啃骨头”到“砸石头”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吸引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同时也引发了对人工智能的深入思考和激烈争论。

  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受到电视综艺节目的关注。央视的《机智过人》(图①)、湖南台的《我是未来》(图②)相继出炉,《最强大脑》《一站到底》《汉字风云会》《蒙面唱将猜猜猜》(图③)等传统综艺节目中,也开始加入更多这类元素。而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要数《机智过人》。央视与中科院的深度合作,使观众得以了解中国最强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完全原创的节目形式,也突破了我国综艺节目创意贫乏、模仿国外的弊病。

  这些节目,从整体上拓展了电视综艺的资源广度、形态宽度和人性的厚度,也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

  资源综艺化的难度决定了节目的高度

  在人们心目中,综艺节目往往天然贴着“娱乐”的标签,因为,只有把一个晦涩难懂的选题进行综艺化表现,观众接受度才更高。但两者绝不等同。拒绝“娱乐至死”的综艺,需要拓展自身的广度,容纳多种多样的题材。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提出,不同资源综艺化的难度是不同的,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分类:“吃肉”“啃骨头”和“砸石头”。

  “吃肉”的典型代表,就是央视三套的一系列节目,歌唱、舞蹈、杂技、魔术……可以说,传统的文艺资源都是吃肉类型的。

  当这些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就迎来了“啃骨头”的节目,包括诗词大会、地理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领域开始进入综艺的题材范围,业内的人们也开始感受到创作的难度。然而,如今这类节目也已经过多了,打开电视,各卫视播出的诗词类节目至少有五六档,都在跟风。当然,除了诗词,文化资源还有其他可以开发的空间,比如日记、四大名著等。

  不难看出,我们正处于“啃骨头”的时代,但“骨头”还有得啃。

  第三类就是“砸石头”类的节目了。《机智过人》《我是未来》等科技节目就属于这一类。其中,《机智过人》更是完全放弃了综艺以往的娱乐化套路,十分难得。但节目并未因此就变得枯燥。人机对抗的形式,使其具备了天然的传播性;每一个选题都有三番五斗的设计,形成了剧情类、纪实类的氛围。

  “形式即内容”,这句在艺术领域很常见的话,也可套用于综艺节目。除去购买国外综艺版权,国内的原创节目很少在形式感上有所突破。而《机智过人》体现了打造国际最前沿综艺节目的一种追求。在舞美上,节目打破了传统的舞台构建模式,让观众席成为舞台的一部分,并且首次大量使用冰屏、AR、机械臂等“黑科技”产品技术,达成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就在节目播出两周之后,米高梅电影公司向节目组提出了购买播出版权的申请。

  科学传播更需人文视角

  科学类节目往往强调理性精神,如何打破固有的冰冷气息,让节目变得有温度?这就需要从人文的视角来切入。

  人工智能,本身就有“人”的元素。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不一定和人类有相同的外表,但都有更强大的能力,甚至有自己的情感,是毫不逊色于人类的智慧生命。即使不幻想那么遥远,当今社会,人工智能也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人类。这难免会让人们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的争论铺天盖地,成为整个社会特别关心的一个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机智过人》选择“人机共生”作为节目的制作方向,无疑对解答人们疑问、引导公众情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正如中国科协科普部传播处副处长黄晓春所评价的,其所呈现的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虽然有比较和比赛,但不是对抗的、更不是有敌意的,而是合作的或者说和谐的。节目让人们看到,人工智能是如何成为人类的助手、同伴和朋友,人和人工智能是如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一次研讨会上,总导演陈齐艺曾这样阐释节目的精神内核:“人工智能不只是对手,更像是人类的一面镜子,它照出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身上的未解之谜。而一次次的交锋,体现的也不仅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差异,更传达一种人和机器的相处之道。”

  的确,节目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法,都充分体现了这种人文关怀。一些项目如会作诗、写对联的机器人等,更体现了科学与文化的交融,前沿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嫁接。

  如何让科学更长久地“领占”荧屏

  向公众展示科学并不容易,科学像一块坚硬的冰糖,硬嚼说不定会把牙齿硌坏,硬咽下去也许会把喉咙噎住。但是,电视综艺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像一杯温水,把这块冰糖慢慢溶化,变成一杯糖水,使人们能够更容易、更愉快地吸收它。

  传统的科技类节目,多为专题形式——比如演讲节目《未来架构师》(图④)、科教频道的纪录片,有品质,但是相对小众,瞄准的是高知人群。还有一类是新闻性节目,属于“一次性”产品,经过短暂的讨论消费之后就消失了,虽然每个重要的科技新发现都能占领新闻的价值点,但不会像综艺有传播性和长尾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机智过人》《我是未来》等科技综艺节目,为科普传播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这类节目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在节目剪辑上,《机智过人》被大量观众吐槽“过于拖沓”;《我是未来》的娱乐性噱头较多,也影响了科技内容的含量。作为密度最大的“石头”,科技综艺显然不像“肉”和“骨头”那样容易添加“佐料”,如果每期节目的时间长度还是因循传统,难免有“掺水”之嫌。而在题材的选择上,《机智过人》涉及司法工具领域的偏多,如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相继出现,造成了一定的重复感;大众对人工智能最关注的是解决人类痛点,交通、教育、医疗、消费……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在节目中体现不够。《我是未来》的项目则参差不齐,有比较明显的随意性,参与方并不一定能代表该领域的发展程度和最高水准。另外,节目的参与感也还可以做得更好,让观众能够与节目产生更多互动,对人工智能有更切身的体会。

  小荷才露尖尖角。期待接下来会有更多主题的科学前沿走进综艺,丰富我们的荧屏,也期待这些节目能够让科学更持久地闪耀着人文的光辉。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尹延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黄河北岸居民期盼10余年 济泺路穿黄隧道有望本月底前开工

    W020171116330781008600.jpg

    紧邻黄河北岸大堤的鹊山片区平房。(陈长礼 摄)  鹊山片区对面的黄河南岸,楼房鳞次栉比。(陈长礼 摄)  11月14日,济泺路穿黄隧道工程总承包开标结果公布,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详细]

    11-16 09-11济南日报
  • 济南这9个零散棚户区房屋征收范围定了 看看有你家吗

    u=2489401606,2371094317&fm=27&gp=0.jpg

    15日,记者了解到,市中区9个零散棚户区项目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八一立交东南平房区改造项目:东至信义庄西街,西至团省委宿舍院,南至房管局直管公房,北临市政府办公厅宿舍(信义庄西街15-49号)。[详细]

    11-16 09-11济南时报
  • 济南客车载货实名曝光 私自改变车辆用途也要严查

    timg-(1).jpg

    使用面包客车买货送货是许多饭店、超市惯常的做法,也很少有人把它当成严重的违法行为。未来,在济南交通违法面临的将不只是罚款记分的硬性处罚,同时还可能面临着被实名曝光的风险。[详细]

    11-16 09-11齐鲁晚报
  • 济南要建永久菜田保护机制 21万亩菜地 人均0.03亩

    日前,济南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菜篮子”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给济南市民的菜篮子提质增效。到2021年底,全市蔬菜播种、渔业、鲜果生产面积分别达到155万亩、11万亩和25万亩,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年产量分别达到720万吨、50万吨、5万吨和38万...[详细]

    11-16 09-11齐鲁晚报
  • 济南腊山北路南段拆迁有进展 计划年底前竣工

    15日,记者从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获悉,该公司旗下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腊山北路南段拆迁有较大进展,计划今年年底前竣工,今年8月已放开快车道双向通行。工程5月20日进场,6月15日完成腊山河以南段道路整修,7月15日打通了电力主通道,8月底实...[详细]

    11-16 09-11齐鲁晚报
  • 气代煤取暖更清洁 2019年底前城乡结合部清洁采暖将超8成

    得知今冬气代煤采暖有补贴后,槐荫区大杨新区东区6号楼2单元301室的杨兆永是社区里第一个报名参加改造的居民。随着气电代煤采暖工程的推进,据统计今年济南有7.29万居民气代煤取暖,彻底告别烧煤取暖、做饭的传统方式。[详细]

    11-16 09-11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