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面上“画”牡丹,老手艺“碰撞”新时尚 看十六市文旅新花样

2020-09-20 16:32:41 来源: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作者: 范明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29米大屏“水波荡漾”,太空厨房“坐镇”科创板块,这是现代感起范儿的济南展区;萌孔子、活字印刷,这是传统文化浓厚的济宁展区; VR互动、音乐活动展演,这是以“时尚+乐动”为主题的青岛展区……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展第四天,坐落于C1馆的文旅融合综合展区,山东十六市携众多特色文化产品在这里一展风采,全面展现“好客山东”丰厚的文化底蕴。

  真丝面上“画”牡丹,“牡丹盛宴”又一年

  几笔勾勒似云锦,点墨绘出牡丹花。走进日照展厅,岳佳梅正俯身在一面真丝丝巾上创作着。一支画笔、一点着墨、一块布料,几笔勾勒、几笔渲染,一朵朵盛开的牡丹便在这面红色丝巾上绽放出了新生命。

  这是莒绘技艺,在丝巾、披肩、钱包、提包、抱枕、服饰等上面,由专门的绘画师选取画笔和进口纺织颜料,一笔一笔勾勒着色上去。岳佳梅告诉记者,自己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5年的时间,画的最多的就是牡丹。“像这样一面180*190cm丝巾上的牡丹,我需要在2到3天内画出来。经反复涂抹上色后,晾晒一天,这件作品就算完成了。” 岳佳梅说。

  “牡丹盛宴”不只在日照展厅,走进菏泽展厅内,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娇艳欲滴,尽情展示中国牡丹之都的魅力,吸引来不少市民拍照留念。

  “小姑娘你这画不错啊,这一幅多少钱?”在牡丹文创精品展示区,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后,市民孟先生终于买到了自己心仪的牡丹工笔画。他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就开始学习国画和工笔画,前两天朋友告诉他博览会上德州展区要带来一些美术展品,就特地过来瞧瞧。

  牡丹之都画牡丹,工笔之乡出精品。据了解,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巨野则是全国著名的工笔画之乡,工笔牡丹更是巨野的当家画种。“这次一共带来了二十多幅牡丹工笔画,前两天就卖完了,第三天又补的新的。”参展商告诉记者。

  传统老手艺“碰撞”时尚乐队表演,带来新中式现代风

  手指间往复缠绕,一挑一压、一缠一绕、一勒一编,柳条便由线成面,变身成为样式各异的艺术品。在聊城展厅,魏氏编织传承人魏福庆带来的众多编织手工艺品,吸引到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和购买。

  “买的人真不少,刚刚就卖出去一盆560元的‘发财树’。”魏福庆告诉作者,魏氏柳编是聊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用铝丝和铜丝进行制作,使之在编织平面上形成凹凸、起伏、隐现、虚实的浮雕般艺术,最大特点是不生锈不褪色可水洗,易于观赏、收藏和打理。

  与传统老手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展厅尽显时尚感的青岛展区。在这里,流光溢彩的灯光秀、丰富绚丽的文旅展品、激情满满的乐队演唱,展区极具突出“时尚青岛青春之岛”的主题,全方位展示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魅力和风采。

  在“搭拱桥”的体验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其中。沿着木板上的轮廓搭建拱桥,完成后将背板立起,再缓缓撤去背板,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小朋友们亲自解开了赵州桥千年不倒的力学原理。海信科学探索中心市场部销售经理王世豪告诉记者,本次他们带来了众多的互动体验项目,例如震动玻璃管形象展示了声学震动频率、视觉暂留神奇光学等,都让参观者与科技拥有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开元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