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毽”踢出文化自信

2024-04-09 16:3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近日,山西晋中昔阳县毽球比赛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视频中的参赛选手们灵活矫健、身姿优美,踢毽子时还不断伴有高难度动作,仿佛在展示中国功夫。这让无数网友惊叹不已,纷纷表示“以为电视剧里踢毽子是特效,看来拍得还是太保守”。

  如今在城市的大小公园里,踢毽子是市民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不论是未经世事的孩童,还是饱经风霜的老人,都能将毽子踢上两脚,享受“脚上的快乐”。这样传统的体育游戏来源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合作、向上”的文化思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古老走向现代

  昔阳县毽球比赛视频画面中,参赛选手们在宽敞的体育馆内,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踢毽子技艺。大家身姿轻盈矫健,动作流畅自如,将毽子玩得出神入化。观看这段视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之中,不禁想要亲自尝试一番。

  毽子,是以布料或皮革裹小铜钱或铁皮为底座,上插一束羽毛而成。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中国汉代,汉代的壁画、石刻、陶俑等,都多次描绘了踢毽的形象。从汉代到唐宋,踢毽的游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演,不仅在民间流行,也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喜爱,技巧也更高超。

  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鞬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可知此时踢毽子有边跑边踢之法,且不光用脚踢,还用膝、腹、头耍弄毽子。并且宋代由于踢毽子的人数过多,还产生了以卖毽子为生的小商业。

  明清时期,踢毽的游戏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彼时的踢毽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身心,也用来展示技艺,进行比赛。清代潘荣陛在他所写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就记述了北京民间踢毽子的情况,原文记载:“都门有专艺踢毽子者,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首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亦博戏中之绝技矣。”据悉,毽子有盘踢、拐踢、蹦踢、勾、顶踮等踢法,技艺高者能踢出“怀中抱月”“空中拐鱼”“白蛇吐信”“苏秦背剑”“二龙吐珠”“鹞子翻身”等20多种花样,使观者赞叹不已。

  从传统走向创新

  作为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踢毽子,之所以能够得到群众的喜爱,而且长盛不衰,原因在于它既能运动健身,又是一项娱乐活动,四季可行、老少皆宜。更重要的是,这项运动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又体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协作。

  20世纪30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踢毽技术也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在花式踢毽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毽球运动也流兴起来。

  毽球,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项富有观赏性、竞技性和健身性的运动。1984年,原国家体委作出了“关于把毽球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标志着毽球运动从普及到提高有了新的发展。

  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在北京成立,将毽球纳入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正规化发展轨道。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毽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以及对全民大众身体健康的关爱。如今的毽球运动,是一种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运动。

  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人民大众踢毽球的身影。这项运动不仅能发展弹跳力,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团结的拼搏精神,有益于我国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

  从娱乐走向自信

  体育,可以说是一种用身体动作和姿态表达的文化。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用肢体语言表达了特定民族的生存模式和生存状态,构成了这个民族的体育文化体系,让民族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在5000余年的发展中对身体文化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智慧。

  因此,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要传承下去,不仅要对体育内容和样式进行教育传承,还要更进一步挖掘这些内容和样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加强对优秀传统体育人文精神的阐释,探索用传统文化为传统体育赋能。

  如今年轻人接触民族传统体育平台的机会大大提升,以毽球为例,不少学校将毽球运动纳进课堂,积极组织各类毽球比赛,目的就是让年轻人在良好的氛围中接触、学习毽球,这当中就会有一部分人产生兴趣。只有扩大毽球运动的群众基础,才能起到社会推广作用,促进赛事、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就传统体育的传承发扬而言,需要有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只有增强社会对传统体育的认同感、自豪感,才能进一步深层次地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力量、维系民族团结。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