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2023-09-01 18:53: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吴伟赋

  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

  作者:吴伟赋 (原文刊发于世界文化论坛报第96期)

  人类文明新形态理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辉煌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成就所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这一理论,因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和发展现代文明的深远意义而迅速引起学界的强烈关注和和广泛研究。在诸多研究成果中,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张凤莲研究员等人撰写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一文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建设性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诠释,从而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高度。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克莱蒙(Claremont)。它是继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最新哲学思潮。这种哲学从反思现代性恶果出发,构建了一种不同于现代世界观的、有机的、整合的后现代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从而为人类超越现代性、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后现代世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张凤莲研究员等人非常敏锐地发现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意义并把这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充分地运用于地自己的研究之中。综观《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一文的思维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立论的思维视角和范围非常地广阔。为了厘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内涵,作者不仅把文明与文化、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有机联系起来从历时性中维度加以考察,而且从横向加以考察。换言之,其思维对象和范围从广延性上拓展到整个世界,从持续性上则拓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个时间维度,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关于文明新形态时代内涵论断的普遍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文明体现着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人类历史既是推动文明不断进步的文明发展史,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不断矛盾运动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发展史”等结论的论证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二,立论始终坚持高远的价值目标指向。正如作者文中所言:“文明形态的转化发展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 一种新文明不是凭空产生,必须符合文明发展的规律。”而所谓的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核心就在于能够始终坚持一种高远的价值指向。从学理上说,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最低目标是希望中国到至整个人类能够解决正在面临的种种危机,使人类文明避免短期内灭亡,其最高目标是为了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正是坚持这样一种高远的价值指向,使得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有了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并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走向现代化和发展现代文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道路和样式,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全文看,作者的整个思维过程与研究结论都很好地演绎与表现了这一高远的价值目标指向。

  第三,研究立足点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任何研究都有一个研究的立足点问题,立足点不同,研究结果也就可能大相径庭。正是因为如此,作者在阐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及本质时,创造性地跨越了单一性和机械性思维固疾,以灵动的思维,辩证地地进行了并茂互补的内涵考辩,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时代内涵。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与以前的文明相比具有质的飞跃’的新型文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目标为基石’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要素文明”……尤其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兼具世界文明之精华的类文明”等创新性表述,使我们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有了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与认识。

  第四,始终坚持全方位的、多维的全息性的研究视角。是否具有广阔的思维角度是评价一项学术研究是否科学的一项重要指标。从作者的研究过程看,作者始终倡导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式、全方位的思维角度,反对以单一、平面的、机械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形态。如作者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形成过程的研究,把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实践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作者全方位的、多维的全息性研究方法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长史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史”等论断的推导论证过程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研究特点。

  第五,始终坚持科学而辩证的思维顺序。思维顺序问题不仅是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维度,更是学术研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思维顺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维结论的正确与否,学术研究同样如此。比如作者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思维的顺序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文明新形态的内涵问题,这是保证研究科学性的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则要定位其具体时代内涵,然后再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最后再来觪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作者关于人类新文明新形态的研究完全遵照着这一科学的思维顺序。很明显,作者的这一思维顺序完全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研究对象的客观本性,这是一种辩证、多向的、整合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和研究过程。

  综上所述,张凤莲研究员等人的研究成果价值指向高远,思维过程既严谨又科学,熟练地运用建设性后现代思维方式关于思维对象的广阔适用性、思维价值目标的高远性、思维立足点的动态性、思维视角的多元性和全息性和思维顺序辩证性与客观性等正确的思维方式,因而在关于文化、文明、文明形态、社会形态、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道路等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诸多开拓性的的论述和见解。由此可见,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置于建设性后现代视域并科学地运用建设性后现代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