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君散文集《温柔以待》书评:以文学的深情凝望心灵世界

2024-05-18 08:00: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爱君的散文集《温柔以待》,三十余篇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全书分为“远山近水”“南窗夜咏”“脉脉温情”三个部分,不论是抒情散文,还是叙事散文,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字里行间透着厚重与沉实,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

  古往今来,散文是一种“行走的文学”,好的散文是行走出来的。刘爱君的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对于祖国大地生活以至天地景观的敏感,创作出自然语法的规律性的同时,更奏响了丰富而复杂的灵魂乐章。在《登岳阳楼记》一文中写道:“在我心里,岳阳楼是文化圣地一般的存在,到了跟前,却要交臂失之,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和遗憾!”他通过对岳阳楼的书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热爱与致敬。

  同时,作者通过对古典文辞的参照、借鉴与生新转化,成功熔铸故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创造出炽烈而丰沃的家园美学。《孝庄故居里的老榆树》中描写:“旗幡猎猎,鼓角声声,长长的送亲队伍迤逦穿行在早春清寒的草原上。虽然车厢里生着红红的没有一点烟味的焦炭炉,厚厚的彩色丝绵帐帘把车厢里所有的缝隙遮挡得严严实实,但她依然真切地感觉到了草原上四处飘荡着的料峭寒意。”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数九”是旧俗,也是雅事》中,“人生如逆旅,杂处天地间,所经岁月注定并不全是静好。在苦寒乏味闲闷的时日里,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养成向暖雅致积极的心境。相信,我心一切向好,春天就在不远处。”作者运用口语化的叙事方式抒发其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注重描绘微观的细节和感受,以表达心绪飘移、个人情思和生命体悟。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家不仅仅是现实的旁观者,他应该与这个现实有着亲密关系。刘爱君的写作是聚焦于自我又不局限于自我生命体验的一次探寻。他来到雪野湖、锦阳关、五台山、泰山……领受了壮阔与宽广的精神启迪。

  刘爱君在创作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为怀着对文学的敬畏和痴迷之心,他将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精心打磨,摆脱了旧有的陈词滥调,质朴、鲜活、动人。他不光记录了人文历史,也写下了山乡巨变。

  难得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比拟并不止步于形象间的一种简单的相似关联,而是具有一定深入思考的程式,与象征性相通,难免又蕴含一些类似随笔的哲思。比如,在《怀远——温涛写给我的文字》一文中,将母亲与淌豆寺的千年银杏、老槐树的姿态关联,尤其是那句“老母亲不在了,槐花香里有爱君深深的思念和乡情,看到我也为之心酸。”对亲情的眷恋中浸润着对故乡的情谊,令人动容。

  然而写作者的写作是一个与“亲历”共同存在的行动,甚至比起“亲历”,写作更考验耐心,以及写作者对这份耐心额外的承担。我想,刘爱君是很好地承担了这份耐心的写作者。

  总之,看他的文字和为人,能感到一种乐观、积极和充满朝气的精神状态,作品所呈现出丰盈多姿的画面感,不凡的色彩表现与色调应用,是阅读刘爱君散文入脑的强烈印象。他对生活的静态摹写,画面感强烈,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最后,用作品中的一句话与读者共勉:朋友,用心去爱每一棵出现在人生路上的树吧!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