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栏 | 千年古槐扎沃土

2024-06-20 11:4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尹燕忠

  □ 尹燕忠

  潘庄村是我姑家,小时候爷爷领我去过,后来父亲又领我去,大了就自己去,亲人走了,但仍然牵着心。

  姑父母死了多年了,大表哥也殁了,多年没去长清潘庄村了,而这个村早搬迁至孝里镇社区了,前几天我去了一次广里店,听说潘庄村还有几十户人家,便循着南水北调向东去,看到了潘庄村交通桥,便向南走去,路是水泥路,不太好走,路又窄,路西是大山,西侧被削成了半拉块,白石裸露,山中间被劈开,五六米山涧照进夕辉,闪烁着红光。

  路西一个好大的院子,红漆铁大门,出来一个高个农民,是房主之哥,我们聊了几句,他搬到社区,弟弟舍不下故土,执意不搬。这几十户人家日子过得挺滋润,门前都有绿色的白菜、萝卜之类。我说俺姑父是董宝华老人,走了多年了,那个男士指给我说,向前二百米往西便是你姑父的家,我记得是北大门,黑色的,大门和屋门的对联还闪烁着鲜艳的光彩,那是春节过后串门。姑爷爷是个有学问又健硕的老人,黑红脸庞,蓄着不短不长的黑白间杂的胡须,春联的字是他写的,他家过得日子好一些,姑爷爷的女婿是王营人,姓王,是个什么地方的驻潘庄村干部,后来与其女儿离婚又找了个年轻的,生了几个儿女,前妻生了两个儿子,自食其力,长子却奋发图强成了领导干部。姑爷爷说,这样的姑爷没有也罢了!说这个话时,眼里含着泪水,姑爷爷的姑爷走的也过早了,才六十岁多点,有人说他心眼不正。

  姑爷爷走时,全村人含泪送行,祭奠的人不断线!

  姑父的院子是个四合院,北屋三间,东屋两间,南屋两间,挺美的农家院落。

  我姑叫香,老早就给姑父订了这门亲事,不久姑就去世了,姑父又续弦了土楼村的一个媳妇,按照规矩,我应该叫姑,这个续姑待我们家很好,喊我爷爷个爹,不带拐弯的,续姑开始不生养,便抱养了一个取名叫广生,长得煞白,有几颗浅白麻子,脾气好,嘴也甜,喊姥爷舅父和妗子很脆声,我父母待他挺好,可惜他得癌症死了,撇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吧,也该成家立业了吧!

  续姑生了两个儿子,长的帅气,后来都被姑父安排了工作。广平表弟在平阴国棉厂上班,广峰表弟在平阴县酒厂上班。在七八十年代都是很好的工作,都找了很好的对象,且有工作。

  宝华姑父是个党员,在平阴玫瑰酒厂当业务股长,业务很熟,他长得高个子,白红的脸庞,双目睿智有神,是个很值得尊重的老人,他去我村清理过账目,麦收时又来支农,休息时间便到我家去坐一坐,我感到高兴又自豪,我在公社加入组织时便填了姑父的简历。我爷爷因为有这么个姑爷而高兴,隔段时间就背上瓜干去换酒喝,找到姑父,姑父说,你挨号去换去吧!爷爷看了排着的长队,叹了口气,无奈的去挨号去了!

  很长时间未见面,因为公社工作太忙,后来听栾湾公社财政所所长董金林三叔说,你姑父住医院了,你不去看看吗?我大惊!

  我急忙去了平阴县医院,那是一排瓦房,我进去靠北的瓦房,一眼看到了姑父已经瘦的变了形,成了干柴,人变小了,脸成了窄条溜儿,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我握住他的手,无语,他微弱的说:“钢头来了……”,遂闭上了眼睛。

  不久,姑父逝世了,我们全家去给他送葬,按照习俗,姑父与我姑要合葬,我姑去世早,丧上帮忙的人,仅是在去潘庄村路西大寨田里用铁锹在麦田土上点了几下,做了个样子就算了,父亲急了,他不愿意,做为亲姊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引起了不愉快……我当时给父亲说:咱人都没有了,还好说什么呢?

  最后,假借用一块砖当做我姑的魂灵和姑父合葬在村西大山北山坡上,我祈祷老人安息,永垂不朽!

  过去,上潘庄村需要经过南栾湾、北栾湾向东北方向去,路过杏坡岭公路,上坡几里地,再下坡一里地,直接向北拐去,路是土路,西面是大山掩映,南面有山峰连绵,过去平阴县长清区交界路牌即到了。

  那时候,到了潘庄村就有一股温暖之气,更有一种馨香之气,心中有一种亲切之感!

  如今,人去房无,只有黄土地上荡漾起几抹青绿色的麦苗等,好在还有几十户人家守着这方热土。

  旧地基的土被挖掘深度有六七米,那些古屋在抖瑟着,我抚摸着它的古石块及瓦砖,深深寄托思古之幽情!

  我从村北向南走去一里许,突然看到一株千年古槐树,高达二十几米,苍翠葱绿,四腿八挓,笼罩四影,因为取土,它就耸立在上,仰望星空,傲然挺立,它是冯氏家族大门前的一棵树,是株风水宝树,乡民大部分走了,它却延伸着人民的血脉,好在,有关部门已挂上了铭牌予以保护,古槐树已被冯氏家族砌墙铺路,立上“冯氏功德碑”以示纪念,冯氏是自己投资建造的,他们的血脉旺盛,子女后代皆成才,应该给南栾湾冯氏是一个支脉,元、太、富字辈皆同支脉。

  姑父母好在这里串门乘凉,拉呱讲故事。其乐融融,和睦相处。

  树大根深扎沃土,潘庄村的人托福于千年古槐,是潘庄村之魂,听李姐介绍说,树干以上两米处有一洞,里边盘着一条大蛇,谁也不敢动,它也不伤人,有人见半夜间它一道闪光向西飞去,又盘旋而归,神奇了!

  我又从老路向南走去,默默地祷告,再见了,古槐,再见了,亲人们!

  作者简介:尹燕忠,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齐鲁壹点》《洛阳晚报》《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风》《青年文学家》双刊号、《黄河文艺》双刊号、《神州文学》《齐鲁晚报》壹点号《清泉录》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等发表作品,先后发表各类作品千余篇(首),140余万字。《中国民间故事》选用尹燕忠采录的故事《钱武举好义》《儿媳妇作诗请公公》《状元妻对句皇帝》《三妮儿杀猪》《东山上磨牙,西山上磨牙》《蝎子精》。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