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落下一身病 焊工“杂牌军”的辛酸
来源:济南日报 2013-08-19 15:41:00
年迈焊接工老板不爱用 现在年纪稍大的焊工眼力、听力、体力都不行了,45岁以上的老板都不愿意用。2008年,厂里的效益不行了,和李秋岭同为焊接工的三十多个人离开厂的时候,才知道给自己填写的职工档案里是刨工。
原标题:焊工“杂牌军”的辛酸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蹲地登高很平常,干的就是这一行。夏日炎热满身汗,辛苦耕耘把钱赚。冬天刺骨一身寒,年节不至不回还。想把焊工来学习,脸上都得扒层皮。焊工都曾灼伤眼,尤其氩焊更危险。———《焊工之歌》
“今天来了明天走,谁给钱多跟谁走。有证没证都上岗,工资天天发到手。”这是流动焊接大军的生活写照。他们大多无证上岗、技术水平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以打短工的形式出没在工地和街边门头店。慢慢地,一些手里没“证”、体力渐衰的“杂牌”焊工,成了没人愿意雇用的工人,只能靠接些杂活混生计。
学徒工出身大多没“证”
按规定,电焊工必须持有电焊“双证”才能上岗工作,但一般工地上对焊接技术要求比较低,只要愿意干就行。在工地上干活的焊接工,大部分都是从学徒工干起,对防护不太注意,工资也比较低,没参加过正规培训,也没参加过考试。
“初中毕业就来济南打工,跟着工头当电焊工学徒,当时也不知道电焊工是干啥的。”张辉说,那时候家里实在是穷,自己对上学也没兴趣,不在乎是什么工种,只要是能混口饭吃就行。刚开始的时候,和他一起来的6个学徒工住在一起,3个跟着电焊工学徒的,每人发了一套帆布的工作服、一副翻毛绝缘手套和一个护脸罩。“一身行头有2斤多,不光是重,最主要是厚,夏天穿上一会儿汗就下来了。”当学徒的第一天,张辉就知道这不是个容易的活。“工地上的很多活都需要登梯爬高,刚开始我跟在大师傅后面,推着装有电焊机的推车。”张辉说,刚开始焊的时候,受不了高温,常常想把防护服脱下来,可是一脱下来,电火花和焊渣就会溅到身上、手上、甚至脸上。“被电弧光灼伤眼睛、脖子、腿是经常的事。”
记者了解到,像张辉这样在工地上干活的焊接工有不少,大部分都是从学徒工干起,对防护不太注意,工资也比较低。“工地上对焊接技术要求比较低,只要是愿意干就行。我跟过十多个施工队,活干完了就换下一家,所以没参加过正规培训,也没参加过考试。”张辉说,按规定,电焊工必须持有电焊“双证”(即人社部门颁发的高级技工证和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上岗证)才能上岗工作,现在一些大单位都有这个要求。“我现在工资才两千多块钱,听说有证工人的工资要高一些,我现在还年轻,总是干这样的活挣不着钱,有机会也准备考一个。”张辉说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出来干这个活了,又脏又累还有毒素,工地上常常让他介绍熟人来干活。
外面36℃ 这里63℃
“火炉”里的“烤”验
进入8月,全国性的高温炙烤纪录不断刷新。有一群不怕热的人,每天都在“火炉”里经受着如蒸笼般的炙热“烤”验。尽管他们岗位平凡、工资不高,但大多出身技校,接受过系统培训,有高水平的手艺,凭着一股“钻”劲和扎实的功力,完成令人叫绝的复杂活儿。
“炼丹炉”里耍功夫
8月15日下午14时,室外气温36℃。记者对最高温作业的焊接岗位进行了一次切身体验。
一进入济锅集团的重容厂,一股股扑面而来的热浪令人窒息。记者靠近正在加热的锅筒时看到,一排吐着黄色火焰的天然气加热装置,正向锅筒上的管接头喷射着熊熊火焰。工人一边用测温计测量着锅筒加热后的温度,一边向记者介绍:“这种产品按工艺要求,施焊前必须加热到100℃以上,否则容易出现气孔、裂纹和夹渣。”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工人们一般都将锅筒加热到150℃才开始焊接内装件。
记者从测温计上看到,此处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了63℃,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是工作,就是在旁边站一站,衣服也很快被汗水湿透。然而,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头戴面罩,钻进直径仅140厘米的锅筒内,脚穿布鞋站在木桩上干活。“尽管身子无法直立,但必须手脚利落、干活麻利,否则筒体温度降下来,就不能再施焊了,就要重新再加温。焊工在锅筒里干一会儿就得赶紧换人,否则时间长了受不了。”工人告诉记者,在加热的锅筒内干活最为艰苦,平均每天要在高温条件下工作10个多小时,压封头、捲制加热的钢板、焊接锅筒内外环缝和内部装置等,都要接受炙热的“烤”验。有工人风趣地说,这颇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耍功夫的意味。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像化工厂里铝合金等特殊材料的焊接,焊工焊一个焊口就能挣1000多元,但是危险性也大,没有十几年经验的焊工不敢接这样的活。很多在工地上当学徒工的,有的干一辈子也只能做简单的焊接活。
在引水补源防汛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已经在高温下作业了近半个月。记者找到了正在“监工”的大学生李胜涛。李胜涛说,这个片区的工程被他的父亲承包下来,主要是对自来水的管道进行改造。这个施工队里大部分是“杂牌军”,也就是没有“证”的工人。除此之外,“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干的是杂活,啥活都干。李胜涛说,管道焊接也需要有高级技术的工人,像自来水管道这样的活,管道压力在8兆帕左右,工人必须有压力容器焊接证才能上岗。“这样的焊口是要做备案登记的,谁焊的要终身负责。至少有5年以上焊接经验的工人我们才敢用。”李胜涛说,这并不算是最难的焊接活,像化工厂里铝合金等特殊材料的焊接,一个焊口就能挣1000多元,但是危险性也大,没有十几年经验的焊工不敢接这样的活。“尤其是很多在工地上当学徒工的,有的干了一辈子也只能做简单的焊接活。”
施工队里的李师傅今年60岁了,到了该退休的年纪。“我一直跟着施工队干,哪家有活用咱,咱就跟谁走,也没有保险,什么时候干不动了再说。”李师傅说,这活是累,但是得挣钱养家糊口,再说孩子们都大了,陆续到了结婚的年纪,得给孩子攒钱结婚。“干了一辈子这个工种了,也没有别的啥本事,就靠这个吃饭,啥时候没有人愿意用咱了,就回老家了。”
干焊接工作落下一身病
有时电焊烧起来,温度高达四五百摄氏度,碰到焊接大件需要几个人集体作业时,刚摘下防护镜喘口气,就被旁边人操作时的电焊弧光伤了眼睛。干这一行的人都知道,电弧光会损伤人的眼角膜、焊条燃烧后的烟雾有毒、焊接时的强紫外线辐射可致病。
自从被中正金马科技公司辞退后,49岁的李秋岭已经3个多月没找到活干了。
1983年,19岁的李秋岭进入电力冷却设备厂,成为一名焊接工学员。“那时候工厂里招学员,进厂之后才知道分配去学焊接。”李秋岭说,进厂后先去当时的红旗锅炉厂学了半年,算是厂里组织的培训。
他告诉记者,“最大的感觉就是热啊,那个滋味真不是人受的。有时电焊烧起来,温度高达四五百摄氏度,坚持一会儿就得脱下工作服晾凉。碰到焊接大件需要几个人集体作业时,自己刚摘下防护镜喘口气,就被旁边人操作时的电焊弧光伤了眼睛。”李秋岭说,干这一行的人都知道,电弧光会损伤人的眼角膜、焊条燃烧后的烟雾有毒、焊接时的强紫外线辐射可致病,但从1983年到2008年,李秋岭整整干了25年。“虽然很受罪,但是为了熬到退休,也一直坚持着。”
他告诉记者,电弧光打到身上,就会脱一层皮,眼睛被电弧光打得严重,就会脱下一层膜,很多工友都是不到四十岁眼睛就花了。即使是大冬天,焊上五六根焊条全身也湿透了。“我爱出汗,一干起活来又喝不上水,所以落下了肾结石的毛病。现在身体不行了,就只能靠着医保了。咱们焊接工的身体没几个好的,大部分干到50岁就干不动了。”李秋岭对记者说。
年迈焊接工老板不爱用
现在年纪稍大的焊工眼力、听力、体力都不行了,45岁以上的老板都不愿意用。由于不能认定特殊工种就不能提前退休,如今年迈的焊工只想再多挣点钱,熬上几年到了退休年纪,再也不干这个行当了。
2008年,厂里的效益不行了,和李秋岭同为焊接工的三十多个人离开厂的时候,才知道给自己填写的职工档案里是刨工。“二十多年干的都是焊工的活,可就是因为这个表,不能享受国家对有毒有害工种的认定。”李秋岭辗转了解到,按照当时国家规定,电焊工需要3年出徒,为了让学员们早干活,厂里给这批人定的工种都是刨工。“现在发现晚了,不能认定特殊工种就不能提前退休,还有十年得熬呢。”
记者了解到,特殊工种可享受提前退休政策,即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累计满10年,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可退休。“咱也没有特别的技能,就是靠着体力和手艺吃饭。以前以为一辈子都在厂里干,也就没去考个焊工证,所以复杂的活都不能接。现在体力不行了,老板就不愿意用咱了。”李秋岭说,跟他一起从厂里出来的三十多个工友,基本都转行了。“现在实在是找不着活,眼力、听力、体力都不行了,45岁以上的人家都不愿意用,如今就想再多挣点钱,熬上几年到了退休年纪,再也不干这个行当了。”
高薪比不上有保障
曾是济南十大城市面孔获得者的郭利是济南市首席技师。郭利告诉记者,他曾经给私人打过五六年的工,那时虽然工资高,但是当时的单位一直没有给自己缴纳社会保险,有时工资发放也不及时。“电焊工操作起来有一定危险,没有工伤保险,就好像心里没有底气。再加上私人看重的就是效益,一旦找到技术更好的工人,那些年纪大出活慢的工人就会被撵走。再加上不能对特殊工种进行鉴定,享受不到提前退休的政策。短期看起来工资是高了,但长久下去很没有保障,不划算。”
郭利说,现在他每月的工资五千多元,虽然不能跟一些打短工的高级技工比,但是好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保障是他最看重的。济锅集团宣传处处长孟祥宾告诉记者,很多私企都要求工人有很好的体力,出活快,年纪大一些的,就不愿意用了。“我们这里的老员工主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虽然体力不如从前,但是能给年轻员工很多技术上的指导,一些复杂的难题还需要他们帮着完成。”孟祥宾说,有的短工看似工资高,但是雇主一般都不给缴纳社会保险,正规企业可能员工发到手的工资不算高,但是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提供企业福利,也是一种很高的成本。
据孟祥宾介绍,焊接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上岗前要进行职业资格考试,上岗后也要边做边学,再考更高级的操作证。“每个焊接工的操作证上考的项目都不一样,考过的项目越多,就表明你的技术水平越高,能干的工艺也就越多。想要通过考试,就得有一定文化水平,想成为高级技师,就得能看懂图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操作方法。”
焊接人才何处寻
记者从市人才市场和位于七里河的劳务市场发现,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焊接工还真不好找。“几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技术好的工人,有时日工资开到300元都招不到人。一般都是靠熟人介绍,高级工不愁找活。”
郭利说,他从17岁干焊接到现在已经21年了。那时候农村的条件有限,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焊工缺人就学了这个工种。现在厂里最年轻的焊接工是二十多岁,但年轻人越来越少,有点”断档“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活儿了,觉得又苦又累,主要是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用心学的精神。”郭利说,自己一开始也是受不了这个热,但后来就慢慢习惯、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没事儿就琢(怎么能把接口焊得更完美。
济南技师学院化工机械与仪表系主任郭光萍告诉记者,近几年焊接专业招生情况一直不太理想。“其实学生的就业都很不错,大部分都能进入大企业。去年这个专业有一半学生录用到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还有几个录用到济南重汽集团。”郭光萍说,大企业比较看重理论知识扎实、技能熟练的学生。“现在很多企业需要电脑控制机器手进行焊接,能熟练操作电脑、看懂操作图纸的学生自然会受到企业青睐。”
济南海通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波说,随着各种产品的多样化,科技的精细化,对焊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在国内的高级焊接人才短缺,学的少,科研人员就更少了。“我们在与乌克兰专家接触后发现,目前国内焊接人才的基础技术不够扎实,这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首先要改变的是公众的人才观。”
责任编辑:满德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