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冷链食品能吃吗?个人怎样对炊具消毒?专家给你支招

2020-11-26 09:41:5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姜雪颖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11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冷链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及专家现场回答了社会较为关心的问题。

  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为何多次被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在谈及近期,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原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认为,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

  另外一个方面,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成效的,经过加大监测以及其他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处置,从而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李宁强调,总的来看,阳性率也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进口冷链食品消毒以后可以放心食用吗?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市民按照《指南》进行消毒操作以后,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可以放心食用?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回应称,按照《指南》对低温冷链食品包装表面的消毒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针对低温冷库里面的食品表面进行消毒的问题,张流波表示,相关技术方法正在加紧研究,希望能够尽快在短期内出结果。

  他介绍,《指南》中的消毒方法是针对食品包装表面,主要是预防在流通环节可能面临的接触感染的风险。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他建议,“消毒是把病毒灭活,灭活以后核酸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做核酸检测时仍然有可能阳性,所以碰到消毒后的核酸阳性不要过度紧张,因为消毒能够灭活病毒,但并不是破坏核酸。”

  个人怎么样对冷链进口食品进行消毒?

  如果消费者一旦接触到冷链进口食品后,个人应该如何消毒,有没有易操作的方法?

  张流波表示,个人接触到这些冷链食品,首先要做好手卫生,接触后马上用“六步法”洗手。如果洗手不放心,可以再加上手消毒剂。这是最必要的措施之一。

  同时,对可能接触到的冷冻食品里用的炊具,如刀、砧板应该及时清洗,在清洗时应该防止飞溅。同时对于刀、砧板可以用加热方法,用开水烫一烫、煮一煮,或是用60度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也可以喷洒75%的酒精或者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于案台,张流波建议可以考虑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同时要注意将残渣收集起来,及时送到垃圾收集点。

  在食用时,张流波介绍,如果购买海淘产品,食品包装表面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接触这类食品后应立即洗手,做好手卫生。

  他建议,处理这些食品时要防止飞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疫情期间最好吃熟食。

  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该如何防护?

  近期,大连、青岛、天津多地出现进口冷链食品搬运工感染新冠病毒病例,说明特定工种的人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果防护不到位可能因频繁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而感染新冠病毒。

  李宁表示,为切实做好物防、人防等方面工作,《指南》要求对食品冷链从业人员在各个环节,包括装卸、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各个环节如何做好新冠病毒防控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从业人员要加强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加强核酸的主动筛查。

  她举例,“比如说针对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高风险人群,比如说装卸搬运工,在上岗前一定要佩戴好工作衣帽,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而且必要的时候还要戴护目镜和面屏,在整个搬运过程中要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冷链物品表面,搬运结束后立刻洗手消毒。在没有脱掉工作服和洗手消毒之前切忌触摸口、眼、鼻,还要对从业人员加强定期的核酸筛查。”

  李宁表示,只要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要求,把这些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安全是有保障的,也可以大大降低食品冷链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晓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