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深一度|迁出滩区的新日子

2021-06-21 06:20:05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李振 陈巨慧 郭茂英 刘春德

  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过得好吗?

  在高青县3个迁建安置社区里,广场上悠闲健身的老人、自家里麻利缝纫保险绳的妇女、路上欢快结伴上学的孩子……每一个人都在用脸上的笑容与喜悦写出自己的答案。

  是什么让她,哪儿都不想去?

  从过去活在的河滩上,年复一年的用小推车推土垫房台,“日子苦得都能写成一本书”,到现在上楼有电梯,做饭有天然气,洗澡有太阳能,冬天有地暖。生活的巨大改善,让从滩区旧村搬迁到黄河新村社区的李桂英,住在新家里,哪儿都不想去。

  从“一岗难求”到“一工难求”,靠的什么?

  迁建安置社区周围都有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产业项目,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岗位;有些迁建安置社区还成立劳务服务合作社,帮助村民寻找打工岗位,“但凡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的,都找到岗位出去打工了”……

  保修台账更新速度为何越来越慢了?

  离开了农村生活,搬入社区,新设施很多人没用过,老人接受速度慢,保修台账也在不断更新。随着,社区“两委”对百姓遇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组织开课培训,老人们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现在保修台账更新速度越来越慢了。

  迁出滩区的新日子

  □ 本报记者 李 振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王克军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长期以来,受汛期洪水淹没、堤坝阻隔等影响,黄河滩区群众祖祖辈辈与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为伴。啃下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后,迁出黄河滩的群众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近日,记者来到我省少数完全采取外迁安置县市之一的高青县,在3个迁建安置社区蹲点采访,了解这里的迁后新生活。

  “住在新家里,我哪儿都不想去”

  6月15日,连续几天的阴雨刚结束。在高青县黑里寨镇黄河新村社区的新家里,古铜色的老座钟滴答作响,70岁的李桂英坐不住了,跟老伴念叨着:“明天一早就回去收麦子。”

  这是李桂英种的最后一季麦子。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要以麦收这种最传统的仪式,与过去的生活告个别。

  李桂英的旧家在于王口村,是黑里寨镇在黄河北岸的一块“飞地”。“以前这黄河两边是一个村,后来黄河改道给隔开了,一边归高青县叫于王口村,一边归惠民县分为河上于王口村、河下于王口村。于王口村多数耕地都在黄河对岸,得坐渡船过河种地。为了方便,有人在对岸搭起了小窝棚,慢慢地盖成了房子。”于王口村所属行政村禹王赵村党支部书记徐安军说,黄河滩区迁建前,于王口村有十户人家住在黄河北岸,总共39口人。

  李桂英的老伴徐成祥1967年跟着父亲迁居到河对岸,1975年与堰里(堰,当地群众口语,指河堤,下同)邻村的李桂英成婚。黄河在南,大堰在北,小夫妻生活在的河滩上,“日子苦得都能写成一本书”。李桂英回忆,婚后第二年,黄河发大水,家里的三间土坯房连房顶一起冲走了。打这以后,每年冬天农闲时,两口子就用小推车推土垫房台。垫好一块台子盖个北屋先住着,再攒上几年钱,垫上几年台子盖个西屋,就这样一建30年,几处屋子高高低低,直到小孙子七八岁了才把院子垫平。“堰里的道七上八下,推小车比在平地多使一倍力,房子修好了,我也累出了一身毛病,手脚都不管事了。”

  现在则大不同。“上楼有电梯,做饭有天然气,洗澡有太阳能,冬天还有地暖,跟城里人还有啥两样?”李桂英说,在堰里时,冬天靠烧煤炉取暖,穿着厚棉裤棉袄还伸不出手。今年春节,家里穿套保暖衣裤就够了,在济南的闺女一家、在滨州的儿子一家都回来过年,孩子们住到初四才返程。“住在新家里,我哪儿都不想去!”李桂英笑着说。

  走出大堰,让孩子走到外面的世界,是每个滩区父母所希望的。常盛社区五合村的田永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送孩子上学一度是她的头等大事。“老大小时候在滩外的常家镇台李小学上学,从村里到学校5里路,每天接送要往返4趟。”上初中后,田永苹开始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一年房租就得一万多元。“老二三年级时搬进了新家,进入常家镇中心小学,学校就在马路对过,孩子自己走路上学,不用接送了。”从接送孩子中解放出来的田永苹,在附近一家化工厂找到了工作,每月多了3000元的收入。

  和学校一样变近的还有医院。从木李镇白龙湾村迁入镇驻地附近龙湾社区的李士武老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需要每个月定期拿药。“过去村里没有卫生室,去卫生院拿药骑电动车要半个多小时,现在搬到社区,离卫生院五六百米远,我这老头子也能走着去了。”

  高青县黄河滩区迁建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全部采用外迁安置方式的县市之一,黑里寨镇、木李镇、常家镇3个镇17个自然村1443户5275人,分别迁入黄河新村、龙湾社区和常盛社区3处安置社区。

  黑里寨镇滩区内有大棚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最初考虑把安置小区设在配套设施更完善的镇驻地,但在征求意见时,村民们提出了反对意见:“大棚都在滩区,就近安置更方便种地。”于是最终确定了目前大堰外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黄河新村选址。

  “高青县三个社区是全省首个提出建电梯房的安置项目。”高青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周文静说,征求群众意见时,村里反映留守的老弱病残多,爬楼不容易,希望新楼配上电梯。经过反复测算,县里为每栋楼加装了电梯,额外产生的费用县政府全部兜底。

  安置社区一期工程开工后,17个自然村中曾有4个村的群众不想外迁,而是选择旧村台改造提升的方式安置,高青县按照他们的意愿上报并确定了改造计划。然而,看到新型社区建设标准高、推进速度快、生活环境显著改善,4个村村民坐不住了,也萌发了外迁的强烈意愿,并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诉求。“旧村台改造提升的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再进行变更难度大且没有先例可循。”周文静说,当时他和同事们也犯了愁,可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方向,他们咬牙加班作调查、写报告,国家和山东省也全力支持。经数月奔波,2018年10月19日,山东省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专项小组办公室专门为高青县变更迁建方式下文,圆了4个村村民的外迁梦。

  目前,高青县安置首批外迁13个村1109户3994人的一期工程42栋住宅楼已全部搬迁入住,二期工程社区已建设完成,4个村334户1281人正在搬迁入住。

  从“一岗难求”到“一工难求”

  6月16日中午11点半,山东得益乳业有限公司第二牧场餐厅,李坤在售饭窗口前,熟练地给工人打饭。

  去年10月,李坤一家从木李镇白龙湾村搬入与得益牧业一路之隔的龙湾社区,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单位,这让李坤真切地体会到了幸福感陡然提升。

  白龙湾村位于高青县西北角,交通不便,种地收入不高,李坤的丈夫外出打工,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位身体不好的老人都靠李坤一个人照顾。为了贴补家用,她每天早上6点骑电动车过大桥去黄河对面的滨州打工,天黑透了才能回来。

  2017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启动,李坤喜迁新居的同时,也得到了得益乳业优先为滩区适龄人员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4000元,照顾家里一点都不耽误。”李坤笑着说。

  搬迁后,种好原有耕地是篇大文章。木李镇内清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750元每亩的价格将全村400亩土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刘玉营。

  “资源变资产,土地活了;资金变股金,村民的腰包鼓了;农民变股东,有了更好收益,可以更安心工作了。”木李镇党委书记杨国华介绍,迁建方案确定后,木李镇加大滩区土地流转规模,为外迁村民增加土地收益保障。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不变的前提下,还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让外迁群众既有土地租金,又能拿到分红股份。

  仍在自己耕种的大棚种植户情况怎么样?“头茬瓜一天能产1000多斤,连产了20多天,每天收入都在6000元左右,与周边市场基本一致。”记者见到黑里寨镇齐泽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卫时,他正在自家的瓜棚给刚采摘的羊角蜜甜瓜打包。

  王大卫去年10月搬到黄河新村一期,一家人住上了120平米的新房。记者问他搬家对大棚种植有什么影响,他摆摆手:“就是骑电动车从堰里到堰外,不碍事。”

  早上4点来地里摘瓜、卖瓜,接着是挂蔓,一直忙活到下午四五点,再回新家瞅瞅装修进度。进了6月,这是黑里寨镇官庄村村民李翠华的日常。

  李翠华是黄河新村二期的业主。最初选择迁建方式时,她所在村选择了就地筑村台,不为别的,就怕耽误了地里的活,“咱农民离了土地怎么活!”

  2.5公里外拔地而起的黄河新村让她的顾虑烟消云散。电动三轮十分钟到地头,既住上新房,也不耽误挣钱,李翠华细长的眼角牵出灿烂的笑容:“忙完最后一茬瓜就搬家!”

  对于打工的村民来说,搬迁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我们村外出打工的以装修为主,原来一到农忙季节都得回家忙地里的活计。现在地流转出去,外出打工的青壮年更多了,干活的时间更长更整了。”常家镇常盛村党支部书记杜学军告诉记者,搬到常盛社区后,步行2分钟就是田镇街劳务市场,常盛社区成立了致远劳务服务合作社,帮助村民寻找打工岗位。眼下曾经一岗难求的打工岗位甚至出现了倒挂现象——就在几天前,常家镇一家电子厂的负责人找到杜学军,请他帮介绍工人,人数不限。杜学军查了一圈发现竟然没有人可推荐,“但凡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的,都找到岗位出去打工了。”

  “没文化,也不知道去哪儿找活儿,啥工能轮到俺这老嫲嫲!”五合村73岁的李秀坤搬到常盛社区后,一家绿化企业来社区招工,李秀坤和老姐妹鼓起勇气去报名,成功应聘绿化养护员。“早上车来小区接,晚上车送回来,还管一顿中午饭,每天工资60元现结,比在家种地挣得多。”

  在高青县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王鹏飞拿出了一张高青县滩区迁建工程图。“三个搬迁社区周围都有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产业项目。”王鹏飞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圆点介绍——常家镇安置社区选址县城规划区以内,紧邻高青县经济开发区,通过企业开展“春风行动”,为滩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木李镇安置社区选址在镇驻地,对面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得益田园牧业小镇,木李镇与得益乳业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得益乳业公司为滩区迁建群众提供千个岗位,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小微产业园已投入使用,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黑里寨镇占地70亩的小微产业园正在建设。“外迁不仅要改善滩区人民的居住条件,更要以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契机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王鹏飞说。

  保修台账更新速度越来越慢了

  74岁的李凤兰是河边长大的“老滩区”,没想到刚搬出来不到一年,儿子就说她变得像城里老太太一样时髦了——跟着抖音学会了跳广场舞,晚上没事就去外面跳一跳。

  去年4月到6月刚搬来的前三个月时间,杜学军的手机一直保持热线状态,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铃声响个不停。“遇到问题,村民们还不习惯给物业打电话,门铃按不响、太阳能不出水都会找村委,我们联系物业再给他们解决。”

  6月16日,记者在木李镇龙湾社区服务大厅看到了4大本故障保修记录台账,分别记录着反映最集中的四类事项:太阳能热水器、壁挂炉、打火灶、其他维修,时间主要是居民集中搬迁的去年10月、11月两个月。正值取暖季,绝大多数村民在迁入前没有使用壁挂炉的经历,因此壁挂炉台账的记录格外多。“基本都是不会用造成的问题。”龙湾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云远说,比如不会调温导致室内温度太低、太高。有次一个村民气冲冲地给他打电话抱怨说壁挂炉里水不循环,摸着不热乎,他去查看后发现是进出水管没有同时开启。

  新设施很多人没用过,老人接受速度慢,李云远下定决心开班授课,只要是发现较为集中的问题,社区“两委”马上着手组织开课培训。现在老人们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4本保修台账更新速度越来越慢了。常盛社区组织本社区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上门教老人用手机,如今社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越来越高,不少老人还学会了用二维码支付。

  农村生活,家家户户离不开缸。盛水的、盛粮的,大的、小的,哪家都有好几个。搬迁时,李云远见到村民们把大缸小缸扛到电梯间,忍不住上前劝说:“都住楼了,过日子用不着缸了。”大伙儿不以为然,还是把缸往家里搬。果不其然,没过几天,缸坐着电梯从楼上降到了一楼的储物间,又从储物间里挪到了储物间外。

  “一进小区,就看见路边摆着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缸,还有些没舍得扔的旧沙发、桌椅,蒙着塑料布堆放在草坪上,乱得不像话。”李云远还发现,有人把以前看家护院的大土狗也带来了。狗晚上爬进大缸睡觉,白天就在小区里游逛,引来不少居民的不满。

  别无他法,只有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社区“两委”与物业一道,把每一个摆放在小区外的缸、家具等都标上号,拍照发到群里,请村民限期“认领”。刚接受完肿瘤手术不到一年的李云远拖着虚弱的身体组织开会传达社区管理规范,反复电话沟通,反复上门劝说。“让农民适应上楼后的生活急不得,要多协调、勤跑腿、多商量。”“留着确实是用不上了,扔就扔了吧。”几次登门后,跟李云远同村同辈又同楼的李学远终于转变了思想,主动清理了3口大缸,还把带来的土狗送了人。一个多月后,社区终于恢复了整洁。

  走进常盛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向右一转就是一间宽大的图书馆。三面落地的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为了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社区添置了数百册各类图书,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最爱的地方。”常盛社区主任李晓霞介绍,在二楼还新辟出一个网络直播间,“现在大家喜欢看直播,拍视频,我们计划提供场所,邀请社区居民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迁出后的新生活。”

  6月17日下午,两天的麦收终于结束,李桂英和老伴儿回到新家,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休息。“明年夏天不收麦了,咱们出去逛逛。”她对老伴儿说。

  为了滩区百姓的笑容

  □ 本报记者 李振 陈巨慧

  迁出后,每一步都是崭新又充满希望的。

  从“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古老轮回循环被打破,到“一步进城”后的喜悦,再到扎根融入,滩区百姓以独有的韧劲,迎接新生活。

  这是滩区百姓个体命运的写照,更是山东举全省之力书写的恢宏画卷。

  2017年,山东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省内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市县乡村五级同向发力。3年多的时间里,全省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十万多名建设者集结黄河滩,携手战迁建。

  迁建工程涉及60万滩区群众,每一项决策,每一份文件都经过反复斟酌。三轮摸底调查,摸清市县和群众需求期盼,反复核实迁建规模,在黄河入鲁的上中下三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了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五种方式,形成了滩区迁建的“山东模式”。

  国家部委给予最大支持,下放了部分审批权限,合并了审批环节,后置了审批要件,使工程开工建设提前8个月。迁建工程涉及人口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可鉴,无成法可循,工程推进中遇到了前期手续办理、资金土地保障、工程推进堵点等困难问题。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逐一解决了这些难题,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坚定的信念,艰辛的付出,千里黄河滩换了人间。记者一次次走近滩区群众,一次次倾听百姓心声,一次次看到滩区新小区广场上悠闲健身的老人、在自家麻利缝纫保险绳的妇女、在路上欢快结伴上学的孩子……我们被滩区百姓脸上的笑容所感动。这正是这项伟大民生工程的意义——为了每一个滩区百姓的笑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童童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