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王亚男
这是村民发现的鳞木化石(6月12日摄)。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老场村岩脚村民组的小河边挖到疑似“龙化石”的照片和信息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经专家鉴定,该化石并非人们猜测的“龙化石”,而是一种生活在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的石松类植物——“鳞木”的茎干化石。新华社发(镇雄县文化馆供图)
新华社昆明6月20日电(记者岳冉冉)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老场村岩脚村民组的小河边近日挖到疑似“龙化石”的照片和信息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经专家鉴定,该化石并非人们猜测的“龙化石”,而是一种生活在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的石松类植物——“鳞木”的茎干化石。
6月12日,有网友曝料称镇雄县坪上镇老场村岩脚村民组的小河边发现一块异形化石,该化石裸露部位长约130厘米,截面直径约17厘米,随后各种照片及信息在网上传播。从照片上看,整个化石呈黑色,部分镶嵌在岩石里,裸露部分十分坚硬,光滑的表面规则排列着一块块的“鳞片”。根据外形和大小,村民猜测它是一条巨型的蟒蛇化石,更有人认为它是传说中的“龙”。
当晚,该化石被盗走和毁坏。镇雄县文化馆立即对被盗挖后残留的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将化石图片、视频、样品先后发给多方求证,确定这块化石属于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的鳞木化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冯卓教授介绍,从照片看,村民挖到的是典型的鳞木化石。鳞木是一种已经灭绝的乔木型石松类植物,也是国际上石炭纪和二叠纪重要的成煤植物。石松类植物最早出现在4亿多年前,最初只有低矮的草本类型,直到石炭纪才出现了高大的乔木类型。
冯卓解释,鳞木在距今大约3.5亿至2.5亿年之间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长得非常高大,可超过50米高。当树叶脱落后,树干表面常留下叶座和叶痕,形成规则的菱形或六边形螺旋排列的图案,这也是大家觉得它像鱼鳞和蛇纹的原因。
“欧美地区发现的最后出现的鳞木化石大约是在距今3亿年的石炭纪末期,而这次在镇雄发现的鳞木化石大约是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这对我们深入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石松类植物的分异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冯卓说。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王亚男
入夏以来,因为天气系统的“偏心”,几次降水过程济南市区的雨量几乎都要少于周边县区。根据济南市气象台天气预报,21日多云转阴,下午到傍晚有雷阵雨,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8级,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34℃左右。[详细]
近日,市民张先生反映,经常在泉城路看到有人拿着大桶,在直饮水点装水带回家。” 记者从历下区市政工程管理局了解到,泉城路周边片区共有40处直饮水点,每小时能产生5吨直饮水,供游客和路人饮用。[详细]
大学的六月是离别的季节,不少大学生、研究生感叹时光易逝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肚里没有料,毕业论文都写不出。来自济南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小林,经同学小洁介绍,于今年4月份开始做论文代写。[详细]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19日报道,近日,一组描述爸爸们是如何在自己消遣的同时和孩子们一起友好玩耍的滑稽照片走红网络。一张照片中,一名爸爸因孩子想要体验大灰狼的角色,便将自己打扮成了小红帽,引发爆笑。[详细]
6月20日下午,几名工人在阳光新路西半幅车道上钻孔打眼,为搭建施工围挡做准备,“晚上设备进场,将封闭阳光新路(刘长山路至经十路)西半幅两条快车道,共计1400余米”。晚高峰期间暂停施工铺设钢板恢复交通 整个施工从6月21日开始,预计8月21日结束,将分时段封...[详细]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人的赞誉,画出了济南的神态和风貌。济南泉水节自2013年启动开始,为泉城市民和八方来客打造了充满泉水风情的文化旅游盛宴,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无比的欢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