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分站 网站导航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手机客户端 用户登录

山东:学堂春光烂漫,非遗欣欣向荣

2021年11月09日 10:45
/1

  “中国梦·非遗行”文化传承系列活动进校园,是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济南市文化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系列非遗宣传展示展演主题活动。活动每年组织数十位展示、展演类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全市大中小学校,以展示、展演、体验、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广大市民、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非遗。活动可追溯至自2008年开展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了100余场次,受众群体达5万余人次,为全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济南刻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单孟渤,在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长期授课。他表示,济南市文化馆近几年努力让非遗项目扎根校园,实现校园非遗传习常态化,成效显著。非遗校园传承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同时也赋予了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更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非遗的热情。

  2015年起,由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临沂职业学院承办,每年6月定期举办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涵盖山东省14地市,辐射山西、河南、江苏等周边省、市非遗项目参加的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参展非遗项目共计864项,参会传承人1472人,参展作品5万余件。其中,临沂职业学院引进剪纸、面塑、柳编等10个非遗项目在校建设了非遗大师工作室。

  这几年,临沂职业学院累计举办全省非遗传承人群培训3期,助力精准扶贫90余人次,帮助非遗传承人在产品创意、设计制作、生产加工、营销推广等各环节改进和提高,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传承优秀基因,非遗是快乐的源泉

  东营市垦利区吕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吕剧韵律操的课外培训张楠楠

  近5年,山东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孩子们的非遗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其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过去几年,东营市垦利区文化和旅游局通过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对接,在垦利区部分小学开展“吕韵悠扬律动垦利”吕剧进校园活动。目前已在垦利区第四实验小学作为试点进行推广。活动采取以“师生传送带”的培训方式,使吕剧韵律操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旨在让更多的孩子在寓教于乐中爱上吕剧、喜欢家乡戏。

  整套韵律操一共设计了8节,由童声引出,从头部到全身进行整体活动,简单好记,男女老少都可以做。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更好地感受吕剧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潍坊聋哑学校是一所面向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基于听障学生观察能力强、专注程度高、动手能力好等身心发展特点,将本地丰富的非遗传统手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以非遗课程为学习载体,以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精准就业,使之过上幸福生活为目标,引入非遗手工艺项目开展非遗职业教育的就业创新实践,按照职业化教学的路径进行了15年探索。近年来,潍坊聋哑学校通过非遗进校园,使适宜学生的非遗项目在学校落地生根惠及学生人生,实现了职业教育从培养工人到培养艺人的转变,使听障学生由低端、粗放的工人向高端、技能型的艺人转变,使其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目前,潍坊聋哑学校开设了风筝制作、核雕、陶器烧制等11个项目。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成22个实训场所(大师工作室)、外聘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26人、校内双师型教师21人。

  弘扬时代价值,非遗是成长的和风

  枣庄市山亭区为留守儿童开设活态传承土陶技艺课山亭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近5年,山东文化和旅游系统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非遗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以“男刚女柔,螺旋摆动,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独特艺术魅力而闻名,被人们理解并称之为“三道弯”、“扭断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2018年,胶州市组织专家修订原有的《胶州秧歌》教材,通过编发教材、名校示范、考核促进等有效措施,深入推进“胶州秧歌进校园”工程,组织胶州秧歌传承人走进校园,编创适宜青少年练习的胶州秧歌,组建学生社团,打磨精品节目,叫响“胶州秧歌进校园”品牌。经过两年多的普及推广,目前胶州秧歌在全市105所中小学中普及率达到100%,实现全覆盖,11万学生习练胶州秧歌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举办针对未成年人的“非遗夏令营”、“传统胶州秧歌冬训”以及“教育系统胶州秧歌培训”等活动,受到社会高度评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胶州秧歌传承人采用云端视频教学的形式,通过“文旅胶州”“胶州文化云”等新媒体平台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0年胶州秧歌获评“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的称号;2021年,胶州少儿秧歌舞蹈《扭花扇》受邀参加“童心向党——第十一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活动。

  在枣庄市行政地图的中心位置,有一个自古以来就出产土陶的村庄——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伏里土陶因出产于伏里村而得名。近年来,当地创新开展“活态传承+原创歌曲+国风展演”的形式,立足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弘扬非遗文化,作为校外辅导员、客座教授的传承人,定期开展非遗技艺教学活动。

  山亭区通过开设活态传承土陶技艺课、手把手教学,让学生们对土陶技艺有更深的认知,从玩中学。同时,以伏里土陶文化为线索,创作了伏里土陶歌曲,在传承土陶技艺基础上,用土陶歌曲加深土陶文化的延伸教育,让土陶之歌耳熟能详,加深记忆。此外,当地还以土陶歌曲编排创作了国学风舞蹈,让孩子们在听觉、视觉、感观等多方面的对土陶产生兴趣。

图集热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