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分站 网站导航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手机客户端 用户登录

毕业季 就业急 如何守好这个“基本盘”?

2022年06月19日 05:48
/1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人多了,疫情影响下,工作岗位却少了,怎样去找到工作?国家相应的政策正在如何帮他们?《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毕业与就业。

  名校毕业生 就业情况怎么样?

  本周三(15日),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场,9413名学生毕业了,2018级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本科生谷雨竹,作为毕业生代表登台演讲。她和老师同学相伴的四年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疫情重叠。而今年疫情反复,毕业典礼的重要时刻,不仅家人无法前来见证,典礼能否线下举行也曾牵动大家的心。

  谷雨竹:对于2016级的学长学姐们,他们当时正好赶上2020年的疫情暴发,他们就没有很隆重的一个毕业典礼仪式,他们都是很遗憾。我们当时也会有这种纠结,怕我们没有一个很隆重的毕业典礼,没有这样一个盛大的仪式。2018年我到华师,然后2022年离开华师,从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就像是一本书的扉页和尾页,我觉得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尾页。

  谷雨竹即将从文学院把学到的教学本领带回家乡,教授中学语文,把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激发出来,而本领习得仰赖于既严肃又苛刻的教学技能培训,大学那段历练的时光常常需要与疫情赛跑。

  谷雨竹:因为疫情确实是一个不太可控的因素,我感觉疫情就是让整个社会静了下来,缺乏一些流动的过程。教育来讲,无论是哪一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它是非常需要一个 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需要表情达意,它是需要在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肢体上的互动、言语上的交流,但是隔着一层(网课培训)屏幕,如果缺乏了这些(直接互动), 我觉得是会让一节语文课堂缺少一点生命力。另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对于我们文学专业的同学,不仅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可能也是需要去多见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多见识一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这三年就很少有出去旅行的机会。

  公费师范生在任教协议期内,暂不可自由报考研究生,毕业就要马上就业,而很多人认为,无论何种情况下,他们不仅在学习中有优惠、减免,毕业还享受工作分配等政策。

  谷雨竹:其实我感觉大家都对公费师范生有一种误解,觉得公费师范生毕业就能包分配。其实绝大多数的公费师范生都不是分配到工作岗位上的,都是自己选择的,是有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有些省份非常看中公费师范生的,但是我们自己内心其实也有一点点焦虑,因为和我们竞争的 不仅仅是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还有一些学校的研究生。从身份上我们会有一点焦虑,有一些用人单位、学校他们也是可能会更偏向研究生一点,包括今年我参加教师招聘,我听招聘老师说这几年报老师的人数会比前几年的人多很多。

  谷雨竹在采访中介绍,自己身边的非师范类同学、朋友,有一部分已经保研或者是考研“上岸”了。还有一部分就是直接想找工作,但是在找工作或者是出国留学的选择上,都不是特别的乐观。“像我身边有一个高中同学,他目前面临的选择,很纠结。一个是他非常喜欢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厂’在裁员,可能不是非常的稳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个是省份体制内的工作。他目前更偏向体制内的工作,因为他觉得确实在目前疫情的大背景下,他会向往一个更稳定、更安定一点的生活。”

  往日不可追,来日尚可期。再过几天,就真的要离开校园了,谷雨竹与那些熟悉的场景一一道别。

  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如何帮他们?

  在往年的毕业季,说到找工作比较难的时候,很少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感到真的难,要难也是想找到更好的工作与现实之间略有一些反差而已,但是今年我们注意到,在此之前很长时间,一些著名的高校从校长到书记到老师,都在想各种办法向校友求助,向社会推销人才。那么,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都要使这么大劲,那很多非名校甚至专科的学生又该怎么办?细化到1076万个毕业生来看,真正985、211、“双一流”的毕业生,连10%都远远到不了,绝大多数都是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如何帮他们?

  杨勇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金融学大专生,今年毕业的他,已经早早在华为的一家下属企业实习了小半年,最近将获得转正机会的杨勇,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三年前,杨勇第一次离开老家云南昭通,来到深圳求学。虽然高考分数过了本科录取线,但考虑到当时深圳对口帮扶政策,可以让他免学杂费进入这所侧重职业教育的大专院校,杨勇选择了一条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求学路。经过三年学习,杨勇将以大专生的身份,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缺乏光环的他,希望通过一份稳定的工作让自己获得扎根深圳的机会,给他的家庭带来改变。事实上,杨勇的经历也是千千万万非名校学子的一个缩影。

  在非名校执教近二十年的作家黄灯,曾用《我的二本学生》一书,将广大缺乏名校光环学子的形象,呈现给公众。今年毕业季,作为吸纳就业主要渠道的中小企业,受疫情波及面临压力,黄灯明显感受到了学生们求职不易。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黄灯:我们也看到就是因为疫情影响,这两年就业岗位确实少了一些,这也是现实,有一些行业可能也面临调整,这都是现实。现在很多单位要人,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根据你高校成绩在挑人,可能也是为了节约招人成本,或者别的一些方面原因。这对学生是有一种压迫感的,他们觉得自己文凭不硬,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为了及早应对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不少像杨勇一样的学生,更早意识到将就业目标贯穿在前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大一时参选学生干部、大二时考专业证书、大三时丰富实习经验。杨勇坦言,每一阶段的明确目标,都在给毕业时的自己,增加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筹码。

  本周五(17日),一场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的招聘会在深圳南山区举办,类似的稳企拓岗行动,都在努力为毕业生创造着尽快就业的可能。

  某医药公司人力资源 孙希娜:他们(毕业生)薪酬的要求(如果)比较符合企业的预期,很容易双方都能够达成一个聘用的意向。

  某科技公司总经理 肖鑫:我们会去综合分析各个候选人的综合情况,可能是他的过往的经历,然后专业,实操能力等等,去做一个综合考量。

  事实上,经历一次求职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都在进行着双向选择,一些毕业生感受到的求职难,开始更多地体现在,求职者所能获得的岗位,与自己的理想岗位之间所存在落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黄灯:社会需求想要这样的人,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来匹配,那些孩子又想找工作,又找不到工作,就形成裂缝。这个裂缝是必然存在的,不可能每个岗位都马上匹配到人,也不能说每个孩子马上找到合适的岗位。有时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寻找和磨合。从就业单位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还是尽量宽容一点,不管他们是什么层级、来自哪个大学的年轻人,尽可能公平给他们一些机会;学生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勇敢去找工作,不逃避。

  错过“金三银四”春季招聘季,毕业生该怎么办?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一方面是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也的确和整体的经济形势有关。疫情行进到第三个年头,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自然吸纳就业的能力就有所下降。我们应该知道,企业最大的慈善不是捐多少钱,而是经营好企业不断地发展,这样才能更好解决就业,并让在此就业的人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因为就业是第一民生。现在已是六月中下旬了,我们又该如何想尽办法去帮助毕业生就业?

  本周已是六月中旬,毕业生求职进入冲刺的阶段。当校园里弥漫着毕业和离别的气息时,还有一些毕业生在为求职做着最后的努力。本周四,在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一场由学校和当地政府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正在进行,50余家重点企业带着约800个就业岗位前来。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们,希望抓住最后为数不多的机会。

  武汉市黄陂区委组织部 李程平:(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出校园去找很好的岗位,所以我们赴校组织招聘的话,既是弥补了疫情影响,同时也是能够把岗位集中在一起,学生可以很好地去选择。

  重庆某高校的大四学生郑一诺,也还在为找工作努力着。本周四,为了准备一个线上面试,她一遍遍地进行着演练。其实,今年2月份,她就收到了浙江宁波一家企业的劳动合同。为此她从重庆来到宁波。没想到的是,5月初实习快结束的时候,企业单方面毁约了。

  大四毕业生 郑一诺:它是一个正式的offer(录用通知),上面会写着三年劳动合同的签约,没有拿到毕业证之前是不允许交社保的,先以实习合同这样的形式先签着,没想到今年在5月10日合同到期的前两天,公司跟我讲说停止合约了,就已经被优化掉了。说大环境不好,要缩编,减少人员的开支。

  企业意外的毁约,让她不得不从头开始,但她已经错过了“金三银四”的春季招聘季。最近这段时间,她留在宁波,一方面继续寻找当地的机会,一方面在网上海量地投递简历。

  距离毕业越来越近,郑一诺逐渐放宽自己的要求,薪水、城市、岗位,她不再像开始时那样挑剔。远在重庆的学校老师,也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向她推荐一些可能的岗位。下周,郑一诺就将返回重庆参加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书,她计划在学校提供的岗位中再寻找一番。

  大四毕业生 郑一诺:我也在想去找老师寻求一下(帮助) 他们再给我们一些指导意见,也帮我们找一些,看有没有合适的单位。老师说今年确实就业压力也挺大,也是给了我们一些工作单位上的选择,但是我们跟工作单位其实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他给到我们建议(的机会) 可能是我们不中意它,也可能是他们不中意我们。

  今年,教育部门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推动力度前所未有。三月份,教育部发起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五月份,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也已开展。各高校负责人访问企业、拓展岗位,有的校领导还开启“直播带人”模式,通过直播推荐学生。而到了毕业生离校前后的这段时间,尽快向未就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扶,就显得十分紧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温习:要对他们进行一生一策,每个毕业生对他们建立台账,对他进行跟踪,进行帮扶。校外的校友资源、社会资源学校也应该整合资源,帮扶、帮助这样的同学。

  本周五,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要求,高校应建立就业重点毕业生的台账,开展重点帮扶,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精准推送3至5个针对性的岗位信息。此外,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可组织校园招聘。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些2022届毕业生还在寻找工作时,2023届毕业生也已经踏入就业市场,师弟师妹们的加入,也让竞争更加激烈,毕业生们既要摆正心态,又要学会抓住时机。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未来还很长,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只能说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再慢慢等这个结果。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形势是形势,你自己还是要往前走的,你是要在这个形势下做出自己积极的努力,去改变自己一些境遇和现状。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我们必须去平衡地做好这件事,中国现实中包括就业在内所遇到的众多问题,必须用发展去解决。即便疫情过去了,在顺利的时候,没有大挑战的时候,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不该对此有任何动摇。经济不发展,就业就无法得以保障,每一个小家庭就会爬坡过坎,日子不好过;经济不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就会自我设限,失去或延长战略窗口期。要说的可能还有很多,但归根到底一句话,不管社会上的声音怎样众生喧哗各说各话,但在发展经济方面,必须达成共识,因为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基本盘。

图集热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