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郭由 毕胜 济南报道
在阳光暴晒下,火车密闭车厢内温度达到了60℃,空气中肉眼可见热浪波纹。在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情况下,却有一群“火车头医生”带着设备冲进了热浪中。国铁济南局济南西机务段地处京沪线中段,承担着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客货运输工作。在这里,每天有超过200台机车进行“体检”,机车整备场也被称为列车的“4s店”。
今年31岁的王呈干已经做了十年的“火车头医生”,7月14日一早,他带着对讲机、工具包、录像手电等设备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一个源于童年发呆时的梦想
二十多年前,正上小学的王呈干趴在窗户上看着窗外的机车整备场陷入了思考,“长大后,我也要修火车。”
王呈干的家在机车整备场的对面,每天的乐趣就是看着工人们在为列车“体检”。“我从小生活在铁道旁,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的时候,我就盯着整备场发呆,看着工人们从车头走到车尾,穿梭在列车的各个位置。”
小时候的“朝夕相处”,让王呈干对铁路工作充满了向往,长大后也根据所学的专业如愿以偿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回到了他最熟悉的整备场。
“差太大了。小时候以为的跟现在的工作差太大了。”王呈干打趣道,“印象里铁路工作者都是穿着制服,面带微笑的站在车厢里跟乘客打招呼,工作以后发现还有更重要更严谨的工作需要更多人去完成。”
“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发出前最后一道检查工序,关乎着整车发出后是否安全。开始于梦想,坚持于责任。”王呈干说。
1000颗螺丝、成百上千条线路 他在60℃的“烤箱”中穿梭
大的配件200多个,小的螺丝有1000多颗,还有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电路需要检查,王呈干的工作就是对火车头入库检修,就像“医生”一样,对机车进行“把脉问诊”。
车上车下、车里车外,高峰期时维修工一天要对近60台列车进行整备检查。动力室内部分仪器表面温度近100摄氏度,而狭窄的通道就如同运行中的“烤箱”,短短不到两分钟,机车维修工的衣服就如同水洗过一般。
在车厢内,王呈干抚到一处螺丝似有松动,他摘下手套,习惯性地摸了下后脖颈再旋紧了螺丝。看出记者的疑惑,王呈干解释道,“整个车厢都是由金属制成的,温度能到上百摄氏度,脖子没有衣服覆盖,汗多,摸一下可以保护皮肤不被烫伤。”
一台列车一个工作组作业,需要近30分钟的检查,他们经常会用手心捂住螺栓,检查螺栓的紧密度,为使感受更真切,他们常常摘掉手套,丝毫不畏惧瞬间热度产生的灼烧感。
一台列车检查完毕后,王呈干跟工作人员打了声招呼,“滴”的一声鸣笛,列车即将出发。
回到休息室的王呈干捧起1500毫升的大水杯,“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大半杯。为了避免温差变化太大引发感冒,休息室内的空调温度一般只调到28℃。尽管工作环境如此艰苦,但“责任”二字让机车维修工们持之以恒的严谨工作着。
短暂休息之后,王呈干伸手搂起工具包又走向了下一趟列车。
图:王呈干是国铁济南局济南西机务段济西整备车间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机车进行全面检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王呈干每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少的话检修要40至50台机车,多的话要检修60多台。(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王呈干大学读了铁路相关专业,毕业以后选择从事与铁路相关的工作,一晃就是近10年。(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眼瞅着到了夏天最热的时段,机车里的温度高达60℃,进去几分钟就浑身是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王呈干除了检查车厢内部设备,对车底也要仔细检查一番。(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每台机车里,大的部件有200多个,小的诸如螺丝的部件有1000多个,电气线路有成百上千条,这些都是需要王呈干检查的。(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王呈干正在机车里检查机车顶端的设施。(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王呈干检查机车驾驶室内的设施是否完好,能否正常运行。(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除了高温,王呈干的工作环境里还充斥着噪声,有机车的鸣笛声、机器的轰鸣声,这些都十分刺耳。(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