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李金珊 吕乐 毕胜 济南报道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博物馆承办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在山东博物馆5号展馆开幕,展览为期3个月。
三星堆铜人面具在山东博物馆陈列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三星堆铜人面具、良渚玉琮、石家河小陶人……曾经,在其他省份博物馆才能见到的国宝级文物,这次在山东博物馆能够看个够了。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展览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诞生的关键阶段、重点地域,涵盖了山东、河南、湖北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出土这些文物的31处遗址中,有18处遗址曾入选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此次山东、河南、湖北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7月13日上午,山东博物馆五号展馆内人头攒动,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三星堆出土的4件青铜文物,备受市民关注。
据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展期3个月。(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原本还想带着孩子去四川看看这些文物,没想到它们来山东展览了,特别高兴。”市民王女士专程带着孩子来博物馆参观三星堆铜人面具,她告诉记者,孩子对三星堆文化很感兴趣,这次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那么多省份的国宝级文物,感到很幸运。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这些文物的31处遗址中,有18处遗址曾入选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展厅内,一个不足4厘米高的陶塑人像被陈列在非常醒目的位置,它的身旁还放了一张特写照片,图片说明为:陶塑人像耳朵下方留下的工匠指纹痕迹。这是长江流域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指纹遗迹。
本次展览以“文明肇始”“变革融汇”“万流归宗”三个单元,着力展示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据了解,这一展览以“文明肇始”“变革融汇”“万流归宗”三个单元,着力展示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重点描绘早期中国文明的历史样貌,力求让广大观众了解“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最新进展,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增进公众对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起源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伊始,民众参观热情高涨,为更好满足参观需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山东博物馆从2023年7月11日至8月31日期间延长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8:30-17:3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近日,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在山东博物馆展出。(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