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假期并不少 带薪休假也近了
来源:大众网济南站 2013-12-13 15:35:00
国人平均年休假日为125天(法定节假日11天,周休日104天,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0天),这个数字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全国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实施至今已6年,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是关键。
2014年法定节假日安排引发关注 专家表示应加快落实带薪休假
中国2014年法定节假日安排于11日公布后引发民众关注。对于保留春节和国庆两个7天长假,部分民众表现出既欣喜又无奈的矛盾心情:一方面,7天长假保障了民众探亲、旅游等需求;另一方面,密集出行带来的交通、景区拥堵问题也让人闹心。多位专家表示,完善假日制度最根本的途径是落实带薪休假。
中国的休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周休日和带薪休假。从数量上看,国人平均年休假日为125天(法定节假日11天,周休日104天,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0天),这个数字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但同时也要看到,对一些人来说,假期不过是“画饼充饥”,难以真正落实。
带薪休假实施情况不尽理想,成为制约国人享受高水平度假时光的主要原因。国务院颁布的《全国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近6年,然而,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反映,2012年享受带薪休假权利的职工只占50%左右。如何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将休假的权利还给民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开出了三道药方。
蔡继明说:“第一,首先要把已经确定的为期5-15天的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下来。比如说按照《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这个要保证说到做到。第二,在落实的过程中要保证带薪假薪水不能打折扣,不能因为我虽然享受了带薪休假,我的收入大幅缩水,这样有的时候会造成即使他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也不愿意休假。第三,在落实好现有带薪休假的基础上,有条件增加带薪休假的天数。”
目前,我国工作10年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为10个工作日,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仍有增加空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路路指出,带薪休假制度既需要国家政府层面完善顶层设计,也需要具体实施的单位和个人转变观念、积极推动该制度的普及。
在新的放假安排中,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并没有调整,只是对原有的11天节假日做了更加均衡的安排。为何没有增加放假天数?据有关专家分析,休假水平应该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休假水平是职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刚性特点。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明显优势,劳动力成本不宜过快增加。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必然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竞争力。
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天数为11天,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我国职工平均年法定休息日为125天(法定节假日11天,周休日104天,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0天),已超过全年时间的1/3,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安排看,每个法定节假日基本为1天;即使是圣诞节,也只有德国、法国、英国放假2天,其他国家均放假1天;国庆节(独立日)各国基本放假1天。因此,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不宜增加春节及“五一”劳动节放假天数。
据对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的有关调查比较,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我国(11天)排在并列33位,属中等水平。62个国家和地区工作10年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为19个工作日。我国(10个工作日)排在并列59位,仅高于泰国(6个工作日)和菲律宾(5个工作日)。(如图)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与世界平均天数非常接近,但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导致我国职工总体休假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重要性。但受文化背景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带薪休假只在部分人群中得到落实,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不同程度地享受带薪年休假权利的职工(含未休假但依法给予工资补偿的职工)约为50%。
有关专家建议,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应带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形成示范效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职工带薪年休假作为劳动监察的专项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要采取集体协商等有效措施维护职工的合法休假权益。教育部门要督促各地在确保学习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安排中小学放春假,为职工利用带薪年休假安排家庭旅游创造条件。
对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法定节假日安排应体现以下考虑:一是立足国情,逐步完善;二是传承文化,以人为本;三是分布均衡,运行平稳。
世界各国休假体系
从目前世界各国通行情况看,休假体系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令统一规定的进行庆祝的休息时间。目前,世界各国的法定节假日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政治性节假日,如国庆纪念日、战争纪念日等;二是宗教性节假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三是传统节假日,或称民俗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主要分配给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深厚宗教影响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和纪念日。
2、职工带薪年休假。带薪年休假是指职工连续工作一定年限后,依法享有除法定节假日、周休日之外带薪休息的时间。带薪年休假属于个人假期,主要由职工视个人和家庭需要,自行向企业申请使用,用来满足旅游休闲等活动。
3、周休日。周休日是指法律规定或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周工作一定时间后必须休息的时间。目前,世界上普遍实行每周双休制度,即周一至周五工作5天后,周六周日休息2天。
2014放假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即便走了征求国人意见的流程,还是免不了挨上一闷棍。网友不答应,一些媒体也不答应:除夕不放假,这样过年还有什么意思?除夕不放假,大家不满意,不过反过来想想,除夕放假了,大家就都满意了吗?
2014年节假日安排终于公布了,与往年相比的一个最大变化是,春节虽然还是拼凑成7天长假,但延迟一天,改成从正月初一开始放假――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除夕放假,在2014年宣告结束。按照专家说法,这次调整的方案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解决连续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二是解决调休过乱的问题,让节假日更顺其自然。但从目前舆论看,最关注的还是“除夕不放假”。在许多人看来,延迟放假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在新浪关于“除夕该不该放假”的调查中,截至昨天22时,98%的调查者不满意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支持者仅为2%。制度设计要听到民众的吐槽声,只是,所谓放假方案“后遗症”,恐怕也有点扯。
“除夕不放假”的消息一出,舆论声哗然,不少质疑声随之而来,纷纷指责假日安排不合理。甚至有人质疑,除夕不放假既然是重新回到6年前的春节放假安排,是不是也是“开历史倒车”?其实不然,笔者以为“除夕不放假”不是“开历史倒车”,而是一件好事,原由有三。
责任编辑:王哲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