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575)没有人能拒绝济南!

2024-05-28 15:29:1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古人要写济南

就不能只写济南

 要写“山之韵”

 “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

千佛山峰峦叠翠青山满目,上文出自郭沫若《登历山》(千佛山古称“历山”)

要写“泉之魂”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趵突泉“云雾润蒸”,上文出自赵孟頫《趵突泉诗》

要写“湖之景”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

大明湖风景区,上文出自曾巩《西湖二首·其二》(古代大明湖被称为“西湖”)

要写“河之清”

“杨柳溪桥青入户,鹭鸶烟雨碧涵天”

济南护城河春色,上文出自胡瓒宗《踏城南诸泉》

人人皆知济南

是一个集山、泉、湖、河、城

为一体的灵秀之地

但城市分秒不停生长迭代着

有关济南的故事

每天都在焕新上演


你真的了解济南吗

这座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城

始终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

进行着自我革新

它于数千年前冲破而来

又在发展浪潮中迈向新的未来

航拍济南中央商务区日出景色

泉城广场绿地中心夜景风光

没有人能拒绝济南

从文化星河到人间烟火

从泉水之乡到工业强市

从钝感之城到科技崛起

集中如此多样元素

诞生如此多元文化

孕育如此多彩发展

全世界再找不到第二个“济南”


它的灿若繁星

01名字的秘密

北跨黄河,南依泰山

是济南的位置

为何被唤为“济南”?

很多人知道是因为它在济水之南

不过,“济南”这个名称

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


 济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那时的它隶属于齐国

被称为泺邑、鞍邑、鲍邑等

到了战国时期又改名为历下邑

一直到了汉朝

济南才因其地在济水之南

而被正式设为“济南郡”

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古济水流向图(图源网络)

济水之南是济南

  在古代,济水曾与黄河、长江、淮河

齐名并列为“四渎”

共同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济南还在,济水到哪去了?


据古文献记载

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

就是传说中愚公要移走的那座山

经过神奇的“三隐三现”

流经济南、东营等地,最终注入渤海

“以清为名”,穿黄河而不浑


在地壳抬升与沉降的变动中

在气候变化对河流的水源补给中

在黄河历经多次大规模改道

对周边水系产生深远影响中

济水的生存条件日渐微弱

直至从现实地图上消失


02有龙则灵

你知道4000年前

济南先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吗?

那时的古人住在自家屋舍里

黑陶作为生活的必需品

被制造出碗、盆、瓮、鼎等器物

让大家能够饮酒,祭祀

淘洗食材,蒸煮食物

济南,黑陶蛋壳杯,山东博物馆馆藏

作为中华文明史序幕的龙山文化

是在章丘区龙山街道发现而命名的

这里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实属偶然

源于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

初次前往龙山野外考察的“不经一瞥”


从其撰写的《平陵访古记》中来看

吴金鼎当时的目标是两汉时期

济南国的都城——东平陵故城

然而在抵达龙山镇,前往古城途径一河

河东岸的大沟劈开一处宽阔台地

沟之两壁微露的陶片让他颇为异之

济南市城子崖遗址

这一次不经意的小发现

在随后的日子里

带来惊天动地的大收获

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


03泉水的年龄

虽为北方城市

“江南”却是济南的气质

水汽氤氲,烟雨朦胧

泛舟而上,微波荡漾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大明湖游船

这与济南的“泉”脱不了干系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

在《济南行记》中记载

“济南名泉七十有二”

事实上,济南的泉水可达上千处

是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

目前市民泉水直饮工程覆盖人口达38万人

黑虎泉

根据“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的需要

2020年山东省利用碳14技术

首次推算出济南泉水的出露年代

“泉龄”为距今46000年至23500年左右

同时地质工作者多次勘测和试验得出结论

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

造就了济南“泉水甲天下”的美誉


04古长城之“源”

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的齐长城

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

比秦长城早400余年

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古代长城

齐长城的起点,就是从济南开始的

济南长清区,航拍战国齐长城,犹如一条玉带盘踞在群山之巅

全长1200余里的齐长城

宛如盘踞在地面上的一条巨龙

有400余里在济南境内

主要分布在长清区、章丘区

莱芜区及南部山区

沿线共有遗产保护点108处


齐长城标志伫立这里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落子这里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也是在这里发生的

齐长城是“齐鲁大地的脊梁”

更是济南文脉的重要支撑


它的极速爆发

01“最强大脑”的五年

5年前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

一期圆楼主体

从济南东部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

仅历时108天

一出生便拥有“世界最强大脑”

2019年5月9日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

暨国际首个超算主题科技园区

正式揭开面纱,宣告开园启用

经过108天的紧张施工,科技园21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主体完工

5年后

依托“山河”和“神威·蓝光”

这两台超级计算机

“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

的轮廓日渐清晰,布局落子愈发有力

科技园周边已经汇聚

近20家科研院所、30余家科研平台

9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

集聚110余支科研团队

4000余名科研人员

如今的济南超算中心

据媒体公开报道

在2023年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上

空气质量预报范围

实现了“公里级”突破

能够精确到每个运动场馆

这项技术就来自落地济南超算的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


从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

到信息安全、电磁仿真、工程计算

再到金融大数据分析、新材料和新能源分析

济南强大的算力正渗透各个领域


02我在这里造卫星

如今在济南

不仅能够仰望苍穹星空

还可以发射卫星、制造卫星


近年来

济南高新区先后成功发射

“济南一号”“泉城一号”

“齐鲁一号-四号”卫星

推动济南成为国内首个

在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

三大领域卫星星座全面布局的城市

济高科创号”卫星搭载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升空,成为济南高新区2024年度首发星

从“靠钢吃饭”到“弃钢发展”

老国企济钢已经华丽转身

 奔跑在逐梦空天的路上

据悉,济钢卫星总装基地(一期)项目

落地济南高新区算谷产业园

预计今年10月可试运行并投产

这将是第一颗在济南自主研发

制造并总装起来的卫星

济钢防务卫星建设现场

项目建成后

将具备年产100颗1000kg以下

卫星生产制造能力

填补山东省在卫星研发、生产

制造、测试和运营产业的空白

使济南成为国内具备卫星制造能力

的重点城市之一


03空中巴士

“云巴”是什么

光听名字就颇有意境

专业术语讲的话

它是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内

全新的交通出行工具

也称之“云巴线路”

或者轨道上的“电动大巴”

深圳,坪山比亚迪空中云巴

如今济南除了四通八达的地铁

还有云巴即将上线

首条云巴线路正在高新东区敷设

并有望2025年底通车试运营


线路全长约30.7公里

总投资约42.9亿元

跨越高新区和历城区

共设站32座(含换乘站5座)

线路全部采用高架敷设

站台设置在路中或路侧绿化带内

乘客通过出入口楼梯至天桥站台进行乘车

效果图

云巴带来的好处

远远不只交通运输方式改善这么简单

在未来,济南云巴

将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04崛起的“北方美谷”

美容界有一个说法

“1个分子的透明质酸

能锁住1000个水分子”

在济南制造业版图中

透明质酸产业前途一片光明


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基地

济南年销量300余吨

占全球透明质酸市场份额40%以上

占全国份额70%以上

可以说站在了世界透明质酸产业之巅

华熙生物世界透明质酸博物馆

济南的底气从何而来?

依托生物医药与

大健康产业的雄厚基础

其背后是福瑞达、华熙生物等

龙头企业“20余年磨一剑”

凭靠超强规模与科研实力

让以济南为核心的

“北方美谷”加速崛起

福瑞达工人在乳化罐前查看化妆品料液配制情况

3月22日,济南把“项目深化年”

经济宣传工作专班的第一次会议

放在福瑞达智美科创园

为大众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

济南将全力支持“美丽经济”做强做大

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它的骄傲荣光

01托举汽车梦

济南一直有一个汽车梦

不久前,比亚迪再次刷新纪录

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7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汽车品牌

全新腾势N7作为下线车型在济南工厂亮相


2023年

济南比亚迪生产整车24万辆

今年的目标是30万辆

完成产值330亿元

事实上每一辆比亚迪背后

都有济南二机床设备的身影

济南起步区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大批新车源源不断从厂区车间生产出来,停车场新车阵列十分宏大

也并非只有比亚迪

蔚来、理想、小鹏、小米、长城、奇瑞

这些耳熟能详的造车新势力

背后也都有济南二机床设备的支撑

“大型冲压生产线”

是这个老国企多年来打造的拳头产品

济南二机床大型冲压生产线

近几年,二机床大型冲压线

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国内市场,2023年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2024年在主机厂覆盖率达到100%

稳稳托举了济南的“造车梦”


02活的“钢铁巨龙”

拥有一口铁齿钢牙

盘索穿行在地底

碾碎一切沙土岩石

它们是地下的“钢铁巨龙”

被统称为“盾构机”

近几年济南地铁建设速度加快

来自济南重工的盾构机

作为“开路先锋”

在各条地铁建设线路高频“亮相”

穿梭在泉城地下“啃咬”岩层

4月25日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将军号”“黄河一号”盾构机双首发

全省首台9米级盾构机“齐鲁号”

是目前最智慧的“钢铁巨兽”

它拥有人类的“五官一脑”

“眼睛”(地质预报)

“耳朵”(地层特征感知)

“鼻子”(气体环境监测)

“神经”(滚刀实时监测)

“体检器”(同步注浆检测)

“大脑”(辅助决策支撑)

2023年11月27日,济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对“齐鲁号”盾构机进行调试工作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盾构机生产国和使用国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济南造盾构机也在走向海外

逐步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03激光“三剑客”

激光,被誉为“最快的刀”

是先进制造的关键智能技术

近年来,济南四大主导支柱产业

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拥有激光企业300多家

金威刻、森峰科技、邦德激光

被称为济南激光装备产业链上的

“三剑客”

它们在全国行业细分领域走在前列

以激光切割为主的

激光装备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助力济南成为北方最大

国内重要的激光装备产业基地

2024年3月21日,2024世界激光产业大会暨世界激光产业展览会,参展企业“邦德激光”展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邦德激光以2019年2672台

2020年3727台

2021年5190台

2022年6156台

2023年7200余台

实现连续五年全球销量第一


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集群集聚态势明显

名企名牌加速涌现

济南的激光产业必将

成为世界“最亮的光”


04六万人的足球场

坐落黄河畔

位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

黄河体育中心

将带给济南人别具一格的

体育文化盛宴


总体布局“一场两馆”

其中足球场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

是全省唯一一个6万座席的专业足球场

达到举办世俱杯、亚洲杯等

国际足联A级赛事及国内大型赛事标准

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如同明珠般镶嵌在黄河边上

圆润的体量包裹矩形的球场

仿佛能将黄河源远流长

磅礴雄伟的气势吞纳其中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

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显

球场逐渐走向完成

目前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整体计划2026年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黄河体育中心足球场封顶加盖钢结构顶棚

它的温婉缱绻

01最早的诗人

“多少诗人生历下

泉城自古是诗城”

这里的一草一木

都能激发诗人满腹的才情

济南,成了文人墨客的狂欢

超然楼好风光

诗仙李白曾为华不注山

(令称济南华山)大为叹之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他将“华不注”比作“绿芙蓉”

还说自己在山上遇见仙人赤松

赤松借给他一只白鹿

而赤松则乘着两条青龙

两人一同在空中俯瞰地上的倒影

何等自在逍遥,快意人生

济南华山湖荷花陆续绽放

可要说济南最早的诗人和他的作品

一种说法是3000年前入选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谭国大夫

其所作诗《小雅•大东》

据说是最早关于济南的历史记载


还有一说,济南最早的诗人应是

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代的部落首领大舜

他曾在历山(今千佛山)下耕田务农

位于千佛山南麓的思亲亭

取名就源于大舜所作的诗歌《思亲操》


02湖面作亭

今天,人们乘船泛至大明湖东南隅小岛

岛中央的历下亭红柱青瓦

斗拱承托、檐角飞翘

与周边的湖光水色融为一体,颇有韵味

可事实上,这并非当年

杜甫、李邕宴饮的历下亭

大明湖历下亭

大唐天宝四年的夏天

诗人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

快意当前,不能无诗

遂赋出《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一句流传至今


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

推断历下亭应该是在如今的五龙潭一带

到了唐末,亭子逐渐废圮

直到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

历下亭才得以在大明湖的湖心岛重建

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历下亭

大明湖的湖心岛

 

03老河的故事

 有护城河的城市很多

但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

恐怕济南之外普天之下难再寻

它始建于汉代

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全长6.9公里,犹如翡翠项链一般

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

大明湖等最著名的泉水景观串联

济南护城河

小清河对济南也格外重要

这是一条阅尽沧桑近900年的古河道

据《山东省志•水利志》载

“小清河源起济南市泉群”

它曾经凭借着盐运的通航

让济南漕船往来,商贾云集

通江达海,盛极一时

虽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种种波折

但如今停航27年的小清河已经全面复航

正在开启济南航运新的未来

济南小清河开启河海直达物流新模式

04一座城,两朵花

“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还珠格格》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曾让济南这座泉水湖红遍了大江南北

大明湖的荷花更是频频被赞

大明湖荷花盛开

都知道济南的市花是荷花

其实玫瑰也是济南的市花

平阴玫瑰生产栽培历史悠久

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尤其是重瓣红玫瑰

花大、瓣厚、色艳、香味浓郁

被誉为“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

一座城与两朵花

和谐共融,浑然一体

平阴玫瑰

它的烟火满城

01 最大的夜市

一座城市的烟火气

大都藏在了夜市里

日落之后,烟火升起

环联1904火车夜市

能够安抚所有人一天疲惫的灵魂

航拍搬迁后重新开业的环联夜市

因为新址为黄台火车站原站址

且北面是火车道

以火车为主题的夜市孕育而生

一出场就点燃了泉城“夜经济”

它是目前济南规模最大的户外夜市

占地10公顷,现有商户2000余家


灯火璀璨中

锅铲与铁板“撞击”着

麻辣烫、锅包肉、烤生蚝、涮牛肚……

商贩的吆喝声、顾客的欢笑声

汇聚成夜市最美的旋律

买与卖,玩与乐

多彩的夜市给无数人暖暖的感觉

环联夜市上演“人从众”

游客在环联夜市玩碰碰车

一名工作人员在环联夜市准备嘉年华游戏

02赶个早市

民族大街可以说是济南的八大局

这是一条济南的老街巷

短短几百米,人群却是熙熙攘攘

相比在游客眼中爆火的芙蓉街和宽厚里

民族大街更具老济南的烟火气息


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

就是一头扎进城市里的菜市场

民族大街没有粉饰的繁华

更能清晰看到普通市民的生活原貌

民族大街早市上人头攒动

市场整体来说分两部分

前半段以特色小吃为主

烤得金黄的鸡腿滋滋冒油

香酥可口的煎海鱼

脱骨软烂的酱排骨

排长队的甑糕

出炉的热腾腾绿豆饼

菜市场是人们百态生活的缩影

民族大街成为年轻人新晋打卡地

后半段以果蔬为主

各色各样的蔬果摆在地上

如同调色盘一般

水汪汪的油菜、脆生生的黄瓜

新鲜圆滚滚的西红柿

琳琅满目简直令人挑花了眼

济南日出风光,充满生机

济南夕阳西下,彩霞漫天

日升日落,昼夜变换

时间不紧不慢走着

每天都会有新东西在这座城市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人触碰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是济南

这也不是济南

毕竟我们所看到了解的济南

永远在“过去”呈现


而新的济南

一直在冲破山河

冲破距离

冲破边界

涌动的浪潮从未停歇

发展的梦想从未熄灭


济南

正以它独有的魅力

向世界证明

在变革中奔跑前进

是我们永远的主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范明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