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凯的三张身份牌

  《我不是药神》的热播,使得“白血病”再次进入观众的视野。观影时,我不断地想到一个人,关于白血病人,关于药物治疗与造干捐献,他有着许多一线的认知与经验。他就是潘凯。

  遇见潘凯是在济南市红十字会的一次采访中,36岁的他阳光而健谈。通过交谈,我得知他有着三张不同的身份牌。

  身份一:

  济南市第32例造干捐献者

  潘凯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不完全是一个意外。

  2012年2月,热爱户外运动的他听驴友介绍,目前国内每年有几万人死于白血病,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病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大陆的中华骨髓库存储量只占人口0.3%,许多人只能无奈等死。潘凯听后很受触动,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

  三年过去,潘凯接到济南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负责人张娜的电话。张娜说,江苏有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我愿意!”潘凯一口应承了下来。张娜建议他先询问家人的意见,根据过往经验,许多捐献者由于家人反对不得不毁捐,这对患者形成了更残酷的打击。

  出乎潘凯的意料,家人十分支持这项工作,“我为你自豪”,妻子对他说。潘凯捐献了21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正式成为济南市第32例造干捐献者。

  身份二:

  济南市红十字会造干捐献志愿服务队副队长

  2016年的一个晚上,潘凯接到张娜的电话。张娜说,第70个世界红十字日上,济南红十字会其他服务队参加者有十几名,造干细胞捐献服务队却只有三五人。说着说着便委屈地哭了起来,感觉自己努力付出这么多,却与收获不成正比。

  作为捐献者的潘凯深切地感受到济南市红十字协会作为公益的重要力量和造干服务队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决定为服务队做些什么。

  他与红十字协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决定先是作为“特务”潜入其他志愿者服务队,“偷师”好策划、好活动,制作宣传PPT。再利用本职工作经验,制活动计划表、活动流程、成本预算、人员分工表。通过多次活动,把服务队的人气“盘活”了起来。

  在济南红十字协会、服务队的共同努力下,造干细胞服务队2017年成功组织活动20余场,两年内捐献者人数由30人上升为50人,志愿者人数由三四十人发展为200多人的队伍。

  身份三:

  日常是名普通员工

  服务队之外,潘凯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不仅是他,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活动。不仅没有工资和经费,往往需要自己“倒贴钱”。

  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呢?面对我的疑问,潘凯思考了一会说:“就像马斯洛理论所说,帮助别人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吧。”

  根据红十字会规定,为了保护双方隐私,潘凯并不清楚他的受捐者年纪多大、性别如何、是否痊愈了。他说:“以前也会默默地去猜想,但是接触造干捐献久了后这个念头也就淡了,只想默默地祝福江苏的他(她),希望他(她)痊愈后可以帮助更多人吧,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