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奉献聚星火——记杜述珍

  爱护身体,不是贪生怕死,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无私奉献,因为百年之后这身体和角膜要捐献给医学事业。“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奉献更多光和热”,这是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杜淑珍一直极力追求的事情。

  事情要追溯到2012年,杜淑珍签定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说起。

  其实,这是一颗深埋心中的种子。

  因为是个女孩儿,杜述珍被亲生父母送走,九个月大的她先后辗转四户人家才有了家和依靠。到养父母家中时,又黑又瘦的她,用一只大鞋就能放下。但养父母不离不弃、含辛茹苦将她抚养成人。

  战争年代,父亲对革命事业做出贡献,母亲对同村的孤寡老人尽心照顾,父母教她向善,也许从小时候开始,她的心里就开始装着别人。

  后来,母亲早逝,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结婚后,生活同样动荡艰辛,她只好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到济南打拼,几乎租遍了济南的房子。几经波折,年过花甲的她终于住上了公租房,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接二连三的磨难没有泯灭她心中“奉献”的火把,反而让她更加坚强。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红十字会组织赠与的10000块钱,让她一直心怀感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她。一颗炽热的、奉献的心终于找到了组织。

  办理完捐献手续后,杜淑珍便将“捐献卡”和身份证一起带在身上,“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成了她的又一光荣身份。她以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奉献的精神一直在她身上熠熠生辉。租房子时,杜淑珍每到一个社区都联系公益组织,为社区老人创建“养生活动室”,每天搜罗各种养生新闻资讯,制成简报,供大家阅览。她教大家锻炼身体、养生保健,身体力行将奉献的火种撒在大大小小的社区,也于2013年被评为“济南市市中区第三届道德模范”。

  杜淑珍现在每周都去济南市红十字会“博爱工作站”值班,她常“炫富”——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为了公益事业奉献的人,身后是红十字会这个坚强的后盾,所以我很富有。

  生前尽全力去奉献,死后用一身再许民。不就是给后人留下一个精神的火种吗?她坚信,“与其化为灰烬,不如留下光明。宁可让人在自己身上切千刀,也不愿医生在病人身上错切一刀!捐献者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我现在做志愿者、捐献遗体和角膜,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往前走。”

  点滴奉献,如同星星之火。她加入红十字会大家庭后,与众多星火一起,组成一把照亮黑暗、生生不息的火炬。正是这一把把火炬照耀,这个世界才变得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