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在人间

  无数伟人用力量撑起了世界的脊梁,而平凡的人也用善良使世界散发光芒。

  我的奶奶名叫王珍芳,1936年出生在浙江省温岭县。作为家中的长女,贫穷和战火未能阻挡她对知识的渴求。在念完中专后,她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我那时对待学生要求很严,每天备课都要很久,学校里就发给我优秀教师奖。”她曾这样说到。青年时期的这段经历使她深明教育的意义,“我们是普通人家,想改变命运,是要读书的。”是她常年念叨的话。她一直期盼儿女们可以自立而有尊严的活着,因此,无论是三十年前对待我的父亲和姑姑还是如今对待我们兄妹三人,她始终坚持念书为重的态度。“奶奶没事,快回去念书吧,别耽误了。”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永远留在我心里的话。

  四十年前,因为爷爷工作的变动,奶奶带着年幼的孩子从浙江迁至济南,在省二轻厅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科技情报的管理工作。我的父亲曾说“那时你奶奶从始至终从未早退过一次,我每次放学就去那里看书等她下班,后来年年单位都评她作先进工作者。”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也在无形中劝勉着儿女们对待工作永保初心。

  1995年,刚刚退休的她被检查出轻度的肾衰竭,看似幸运的二十余年抗病生涯背后,是异乎常人的毅力:忌荤忌咸忌油腻,按时服药和锻炼,早睡早起。她极少抱怨生活的无奈和疾病所带来的苦痛,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身边的人,支持她的是对老伴儿孙的不舍,是对绿水春风的眷恋,是对希望和未来的信任。那些当年与奶奶同时查出这个病的老人大多早早离世,可奶奶却因自律和坚毅的信念而陪伴子女多走了长长一程。

  大概是因常年饱受病痛之苦,奶奶比寻常人更能理解疾病的残酷和生活的不易,也更懂得知足与感恩。九十年代起,她开始为红十字会捐款,从最初的几十,到后来的千余元,直至生命的最后。红十字会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善良和坚强的人因希望而得以在此聚集,通过这个集体,奶奶了解到还有那么多的人挣扎在疾病的泥沼里,也逐渐接触到了“角膜捐赠”这一伟大的红十字事业,2002年,她成为了较早一批签署角膜捐献协议的人,在她走后,这一双角膜使两个与她素不相识的人重拾光明。她用生命的最后一丝光热诠释了她的格言——“那些复杂花样可以少,人不能不帮。”

  奶奶走后,我渐渐明白,原来我真的来不及与她共享生命里的所有荣光,可也是在她走后,我才愈发相信,她所留下的光明,从未离去。她还在看着我们蜕变,她还会为我们感到幸福和骄傲。爷爷告诉我,奶奶之所以选择了捐献角膜,是因为她深感这个社会所赠予她的温暖,她想要尽自己所能,报之以微薄善意。她将善意点燃,光芒以不同的形式在传递,温暖并感染了更多的人。赠予受赠者不竭的希望;赠予子孙坚定的善良;赠予世界义不容辞的担当。

  故人未曾去,光明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