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难能可贵的纯粹心灵

  冬日的傍晚,一位个子不高、衣着普通、短发花白的老太太推开齐鲁工业大学老干部处的门。她来只有一件事,打听同事关世杰家的地址,要把济南市红十字会赠送的遗体捐献纪念水晶牌给关世杰的家属送过去。看到老干部处的沙发上坐着两个人,开朗的老太太主动攀谈起来。

  老太太名叫杨澄树,是齐鲁工业大学一名退休副教授。50多年前,杨澄树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高材生,是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计算机人才。50多年后,杨澄树成为了一名为遗体和角膜捐献事业到处奔走的济南市红十字志愿者。

  杨澄树说,我就是想让大家理解那么点事儿。“你们知道吗?咱们国家的医学院是非常缺乏解剖尸体的,我认识一个医务工作者,本科四年没有接触过解剖尸体,研究生阶段才几个人分得一个尸体。如果一个医生,连尸体都没有解剖过,你敢让他给你看病吗?遗体捐献者的伟大就在于,宁可医学生在他身上动千刀,也不愿他在病人身上错一刀。”“你们知道吗?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0%,在美国和斯里兰卡,他们的眼库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能向国外输出,斯里兰卡有1/20的国民都签署了角膜移植同意书。但我们国家每年才做几千例角膜移植术,有几百万人等着配型,看不到光明。”一说起遗体和角膜捐献,杨澄树更加激动了,身体随着语言大幅度摆动,有时会直接站起身来比画。

  杨澄树和老伴儿早早地就到济南市红十字会签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老伴儿去世那天,没来得及悲伤,杨澄树和儿子争分夺秒地打120开死亡证明,联系力明医学院来取角膜,生怕过了摘角膜的黄金时间。直到老伴儿的角膜被摘完,遗体被力明医学院拉走,杨澄树和儿子才回过神儿来:老头子走了。母子俩抱头痛哭。因为夫妻双双捐献了遗体,又一直在为遗体和角膜捐献事业奔走,杨澄树2015年被评为济南市责任市民,去年还上了央视新闻,杨澄树成了典型,成了榜样。

  成了典型的杨澄树,早就没了初做公益时的局促,不管是面对宣传对象还是媒体记者,她都可以侃侃而谈,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去一针见血地诘问。但荣誉也并没有给杨澄树带来多少光环,相反,身边的人依然对她看法不一,甚至有的人觉得她过于另类,过于高调地去表达大家一时无法接受的观点。

  对于自己的高调表达,杨澄树有自己的逻辑:做公益不能遮遮掩掩,必须高调,只有高调,才能被关注,只有被关注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我不是为了自己出名,我年纪这么大了要名有什么用,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接受。

  但不管怎么样,杨澄树早就打好了谱:她必须也一定会一直做下去。如今的她,已经成为济南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者服务队的骨干力量,她积极参与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种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崇高而又伟大的红十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