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延杰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晓丹 济南报道
2022年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上开新局”。
一个软字,富有深意:当今世界,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省会经济圈龙头城市,如今的济南,集三大新坐标定位于一体。想要构建起“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必须在持续增强硬实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软实力,更好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
文化名片赋能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也赋予这座城市以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1986年12月,济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她悠久的历史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活动在这个地方。
舜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位列“三皇五帝”之一。传说他就生活在济南的历山(今千佛山)一带。
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考古学家发掘到的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细数历史长河,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白、杜甫、苏轼、苏辙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留下过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和宝贵的墨宝。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文化滋养一座城市。灿若繁星的济南名士,成为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济南故有“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就在不久前,为了提高市民参与核酸检测的积极性和热情,济南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核酸检测小贴纸。
“神医扁鹊”、“辛弃疾”、“门神秦琼”三款名人系列贴纸共同组成了济南“吉祥三宝”和“泉城抗疫天团”。杜甫、鲍叔牙、赵孟頫等紧随其后。
“其他省市都把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印在了贴纸上,济南作为文化大市,有那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这个事情咱也可以做。”“创文明典范,看实力济南——网络媒体看济南媒体行”中,贴纸设计方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华这样告诉记者。
薄薄的贴纸,意义却很厚重。它不仅提高了大家参与核酸检测的热情,为核酸检测增添了一抹温情和仪式感,更弘扬和传承了济南优秀传统文化。
这也充分验证了,文化的浸润可以让一座城市充满厚重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则可以让一座城市鲜活起来。
历史文化名城展现城市文明底色
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是增强大众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历史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开发、保护、传承、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使本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适应,让优秀文化跨越时空,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强大的文化动能,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龙山文化、齐鲁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叠加。如何更好展现城市的文明底色与人文底蕴,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成为济南的新追求。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每当夜幕降临,古色古香的游船就会挂上大红灯笼,在桨声灯影中沿着护城河缓缓驶去;行走在百花洲、宽厚里,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建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栩栩如生的皮影、抑扬顿挫的山东大鼓,还有曲水亭畔的一茗泉水,为外地游客奉上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这样一座具有独特自然禀赋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打造中央商务区,文化的注入必然是彰显特色,实现与其他城市“差异化经营”,避免千城一面的重要切口。
2016年,济南中央商务区(CBD)建设规划正式面向社会公布。建设规划从元代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汲取代表济南的城市元素,打造“山泉湖河城”五大地标塔楼。目前,五大标志性超高层塔楼已有三座封顶,不断刷新了省会天际线。
鳞次栉比的高楼,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而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则是其名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成为展现“强省会”现代化形象的新地标。
与“河”奔流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
泉城济南,逐水而生、枕水而居,黄河对济南而言,一直有着特殊的意义。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济南,正在努力让黄河文化成为城市文化最厚重的底色。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年多来,济南北部建设全面起势。由此,济南也正在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加速迈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济南黄河北一处花海景观带上,榆叶梅、樱花、海棠迎东风,绽芳菲,粉白红黄,云蒸霞蔚,争相斗妍,一派绚烂。
这是一处占地近万亩的郊野公园,有13个泉城公园那么大。园内溪渠水路纵横,塘泊星罗棋布,道路曲折延伸,花田错落有致。从高空俯瞰,斑斓成块;在其间穿行,乱花迷眼。
这里便是济阳区黄河健身公园。
千百年来,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2500年前,孔子游历济阳,研修韶乐,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美谈。
“深化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沿黄城市文旅资源整合协作,推出黄河主题线路、打卡地和文创产品,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今年的济南政府工作报告从基础设施到文旅产品,都贴上了“黄河”标签。
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的建设,依托的是黄河自然生态资源,同时还要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
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随着济南城市特色风貌轴线北延,人们希望,黄河两岸的生态景观能为先行区发展增色,更希望丰厚强韧的黄河文化能为先行区发展注入活力。
康养名城增强民生福祉
城市软实力是生产力、影响力,更是吸引力、凝聚力。
当你驾车行驶到槐荫西头,会看到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一片欣欣向荣的产业集群,这里就是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见证即将到来的繁荣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夙愿。
健康是幸福之基、温暖之源。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规划布局是设计师们无数次剖析国内外医学科学领域的典型案例,向着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总体目标而描绘的。根据定位,它以精准医学为方向、康复医养为特色、数据产业为支撑、教育研发为基础,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服务高地;“三年聚集资源、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国内领先、十五年国际引领”的步骤安排,充分体现了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
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是济南借助优势乘风起航、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举措,也是建设“康养名城”的举足轻重的重要一笔。
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让群众享受更多、更广、更公平的健康福祉,是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应有之义,也是通过提高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彰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时间回拨至2017年,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那一天起,济南就再一次站在了文明进步的新起点上,踏上了“守护金牌”、“擦亮金牌”的文明持续进步新征程。从那之后,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济南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第一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软实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侧重于文化的滋养,城市精神品格的锻造,是人民幸福感的体现。而这正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济南进一步汇聚澎湃的人文力量,塑造城市时代精神,让城市闪耀人文光辉。
初审编辑:尹延杰
责任编辑:曹亮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然的壮美,造化的神奇,使得依泰⼭⽽⽣的泰⼭⽟,集天地灵气与泰山文化于一身。9月8日上午,中央、省级、市级等众位媒体记者走进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