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总汇 > 大美历下专题 > 美德范儿

陈连科:温暖社区的冬日暖阳

来源:大众网济南站   作者:   2014-04-22 14:34:00

    的信念一路走来,从未偏离。“入党不为当官发财,只为报效祖国。”陈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工作期间,曾因为保护国家公有财产,拒绝军代表索求木板箱而被调至农村。当时老人偏瘫在床,大孩子上一年级,而小孩子还在上托儿所。他的下调对本就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他并没因此向军代表低头,毅然接受下调。他坚信,“总会有晴天的时候。”

 

    1986年,陈连科担任轻骑集团销售公司营销经理。某天午休时间,办公室主任带来两千元钱给他,在得知是客户给的回扣之后,陈老斩钉截铁的拒绝,并当下严厉的教育了使贿者:“要有职业道德。”但是,使贿者并未就此放弃,当晚,又特意登门拜访,陈老义正言辞:“有毒的不吃,违法的不做。你来做客,我欢迎,其余的免谈!”

十年不辍,倾心“马扎工程”

也许正是这份刚正不阿,让陈老在回忆往昔时,脸上可以一直写满自豪。

    如果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是一米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甘愿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无疑,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焦躁与功利,在雷锋精神渐行渐远之际,陈连科老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以身作则,用切身行动传递着雷锋精神。从工作时的兢兢业业,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到退休后坚持无偿为他人赠送亲手制作的马扎;再到纵使腿脚活动不便,依旧从自身做起弘扬雷锋精神,陈老恰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学习雷锋好榜样,他是我们的榜中榜。

    刚正不阿,向不正之风说“不”

    陈连科,现年81岁,居住在济南市历下区文东街道办事处和平路社区。1934年,他出生在山东省滨州沾化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与当今沐浴在和谐社会中的幸福儿童不同,放牛、拾柴,是他仅有的童年记忆。直至1953年,扫盲运动在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当时19岁的陈连科才得以迈进渴望已久的学堂。

    而天资聪颖的陈老并没因年龄问题耽误学业,他仅仅利用5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初中的全部课程。1958年,他又顺利考入山东省机械制造学校继续深造。而他的耿直,通过入学时的一个小插曲可见一斑。

    当24岁的陈连科意气风发的到山东省机械制造学校报名考试时,却被登记处的学生拒绝报名,理由是“看着不像学生”。生性耿直的陈连科与该学生理论一番,正在登记处学生无言以对时,有老师正好路过,了解情况后,才让陈老填写了报名表。然而考试之后,他却一直未收到录取通知书,遂到学校招生办公室问个清楚。

    招生办公室的老师看到小伙子讲话逻辑清晰,理论条理分明,不卑不亢,就准备查阅他的试卷,给他个说法,但却未曾发现他的试卷。原来,报名当天允许他考试的老师在他考完试后,直接丢掉了他的试卷,允许他考试只是不想他在报名处理论。招生办的老师随即出题面试了陈老,一向成绩优异的他顺利通过面试,成为山东省机械制造学校的学生。

    毕业后,因工作表现突出,年轻的陈连科被调往上海独当一面,甚至可以“凭私章支取钱款”。在开放的城市,又有支取钱款的便利条件,面对诱惑,陈连科坚持原则,不为所动。不久,与其一同被调派的同事,因挪用公款被调查。陈连科更是提高了警惕,在日后的工作中一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1961年,陈连科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也许,这个信念在很多人看来非常空泛,但陈老却是按照他虽然其工作历程充满坎坷,但是正是因为他坚定信念,一直对党、对国家抱着感恩的想法,所以直到退休,他都磊落坦荡,无愧于心。

    1996年,陈连科退休了。都说退休后应该享享清福,不再操劳,但是在单位兢兢业业工作了近40年的陈老并未就此停止对社会的贡献。刚退休不久,陈老突然得了脑血栓。在病榻上躺了几个月,他十分痛苦,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电视剧《雷锋的故事》给了他活下来的勇气和信心。陈老说,“我不能辜负党的培养,我也要学习雷锋,我还要做点事,用实际行动报答社会。”人老了,大事儿做不了,就做点小事儿吧。但是“怎样才能做点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成了困扰陈老的首要问题。考虑了许久,他想到自己退休前学的木匠手艺。“对,就做马扎送人!”

    这一决定,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直到实在力不从心才作罢。至此,陈老先后自费做了2000余个马扎,每个马扎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每个马扎物料费平均五六元钱,做一个马扎,要经过锯、刨、打磨、凿榫、刷漆、穿绳等30道工序,得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即使后来越做越熟练,也得需要花费个两三天。如此算来,陈老自费万余元,总耗时达六千余天,无偿为他人制作马扎。试问,谁能做到这样的坚持?

    陈老说,刚开始做马扎送人时,外人不理解,老伴也不支持。后来,做多了,就有人找上门来买他的马扎,但他坚持只送不卖。社区里的老党员、科普大学的教师,只要对社区做出贡献的人都成了他赠送马扎的对象。渐渐老伴也想通了,成了他“马扎工程”的后勤部长,就连许多邻居也将装修拆下的旧门窗木料送给他。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孙海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