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成钢-志愿服务进行时】第17期—汶源街道梅苑社区:构建社区志愿服务力量,让幸福“出圈”

2024-11-21 19: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玲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部署,钢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谋划,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小切口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项目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向全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出倡议开展“百善成钢”十大领域志愿服务项目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大家积极响应,立足本领域本系统本单位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展现钢城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感人事迹和动人风采,弘扬他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推出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汶源街道梅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群众需求,探索践行全民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凝聚志愿力量,发掘志愿共建资源,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纵深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以党员带头,梅苑因我更“梅”好。梅苑社区党委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引领党员亮出身份,踊跃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添砖加瓦。社区聘请热心邻里事务的离退休老党支部书记担任专职调解员,成立“梅”问题调解室,常态化开展调解工作。社区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政策宣讲进小区、进商户,把各项政策、法规宣传到居民中去。同时,党员志愿者积极广泛地开展健身器材维修、小修小补、磨剪子戗菜刀、捡垃圾、义务巡逻等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党员通过参与服务获得积分,在“志愿礼遇”积分兑换柜换取奖品或“微服务”。

  以智慧助老,守银铃安康。梅苑社区根据辖区老人的行动能力、居住情况,将社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作为助老对象。号召辖区内党员、网格员、热心居民共同参与,成立“助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与其形成长期帮扶,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社区还为高龄独居老人免费配备智能手环,手环具有“一键呼叫、一键监测”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到老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健康指标,实现智能走访。志愿服务队在闲暇之余看望老人,了解老人的所需所求,通过入户走访,为老人们进行帮办代办等常态化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温暖了老人们的心,极大地增加了老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以“青鸟”为名,用行动诠释托付。为解决“看护难”问题,梅苑社区在每年寒暑假期间开设“多彩梅苑”假期托管班。在托管班开设之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牵头整合社区各类资源,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积极吸纳了优秀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托管班的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青春活力,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体验。在课程设计方面,社区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开设了红色观影、手工制作、象棋、书法课堂等多样化课程,多角度地培养孩子们互助互爱、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梅苑社区还招募了社区青少年成立“小梅花”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创建文明新风尚。

  此外,梅苑社区积极联合共建乡村及其他爱心单位,每月共同开展公益集市活动,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配备书画室、图书室等功能室,拓展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功能。完善“暖新驿站”设施配备建设,配备雨伞、血压仪、急救用品等常用物资,让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享受读书休息、应急服务等便民服务,大幅提升了社区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梅苑社区把脉群众需求、立足社区发展实际,整合优质共建资源,以高质量志愿服务赋能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让居民“入圈”、让治理“破圈”、让幸福“出圈”。(通讯员 张玲)

初审编辑:亓国明

责任编辑:贺存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