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
大众网记者 周扬亮 济南报道
近日,济南市教育局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这封信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位教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写信的是钢城区市民赵新军,也是去年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高三毕业生赵文静的父亲。他在信中提到,孩子刚上高中时成绩并不理想,在班级排名三十多名,基础薄弱且学习压力大,思想上一度松懈。然而,在班主任付本军老师的悉心教导与耐心鼓励下,孩子逐步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从最初的班级三十几名跃升至高考时的班级第三名,并以500多分的成绩被泰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录取。
更令赵新军感动的是,在家庭遭遇困境时,付本军老师主动伸出援手。去年,赵新军家中老人因癌症住院治疗,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赵文静即将踏入大学校园,学费问题成为全家难以逾越的障碍。得知这一情况后,付本军第一时间联系钢城区红十字会,为赵文静申请到一笔助学金,及时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如果没有付老师的帮助,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赵新军在感谢信中坦言,“他的善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让孩子更加坚定了求学的信心。”
3月17日,记者来到钢城区汶源街道北金水河村,见到了赵新军。据他回忆,孩子刚上高中时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有些自暴自弃。但付本军老师始终没有放弃她,而是通过一次次细致入微的辅导,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三年时间里,无论寒暑假期还是日常教学,付老师从未间断过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赵新军感慨道,“最终,孩子以500多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泰山学院,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付老师三年来的悉心教导与培养。”
采访过程中,赵文静也从学校拨通了视频电话向付本军表达谢意。她表示,将铭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悉心指导,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年轻教师,付本军始终践行“做有温度的教育,宽严相济,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的理念。他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更能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他说。
在日常教学中,付本军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课堂之外,他则扮演着“父亲”般的角色,倾听学生的烦恼,解决他们的困惑。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以及无数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认可与尊敬。
付本军先后获得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优秀教师、济南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等众多荣誉称号。2024年高考,付本军所带班级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原本计划9人达线,实际完成29人(文化课21人,艺术8人)。其所负责的级部8个班全部达成高考目标,纯文化课上线人数超35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采访中,莱芜第四中学校长吕务科是这样评价道:“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我们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付本军老师正是其中的典范。他的言行不仅折射出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操守,更体现了整个学校教育者的责任担当。在莱芜四中,像付本军老师这样工作认真负责、爱生如子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据悉,近年来,莱芜四中始终坚持“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质量目标,致力于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园里实现成长与突破。无论入学基础如何,学校通过精心规划的教学方案和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挖掘潜能、提升能力,最终达成自我超越。每一届毕业生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全体教师的心血,像赵文静这样的优秀学子以优异成绩迈入理想学府,正是家校长期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莱芜四中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
如今,赵文静已经顺利开启大学生活,而付本军依旧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教育篇章。正如赵新军所言:“付老师不仅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像付本军这样的优秀教师,他们默默耕耘,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用智慧与爱心点亮了无数学子的人生道路。
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