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亓秀宝
责任编辑:贺存玲
近日,麻醉科主治医师李安超在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任绪莹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完成在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有神经阻滞麻醉加持,患者术中静脉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患者清醒质量高且迅速,手术结束后患者自述伤口完全没有疼痛感觉,术后第二天麻醉医生随访,患者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出现,无伤口疼痛,并对该技术在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的镇痛效果给予高度评价。
一、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利用超声波实时成像技术,使麻醉医生能够“看见”原本不可见的神经、穿刺针以及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从而实现精准、安全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
二、该项技术的优势是什么?
与传统盲探(依靠体表解剖标志和异感)或神经刺激仪引导技术相比,超声引导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其优势非常显著:
(一)操作可视化,提高成功率与精准度
1.“看到再打”:这是最根本的优势。麻醉医生可以直接看到目标神经和针尖,实现了从“盲探”到“直视”的飞跃。
2.用药更精准:药物可以精准地注射到神经周围最有效的位置,避免了“盲打”时药物可能打偏、打浅或打深的问题,显著提高了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
(二)安全性极大提升
1.避免血管损伤:可以清晰地识别并避开血管,极大降低了将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导致毒性反应的风险,也减少了穿刺部位血肿的形成。
2.减少神经损伤:实时可视化确保了针尖不会刺入神经干内部,降低了直接机械性损伤神经的风险。
3.避免误伤邻近器官:在进行胸、腹等部位的神经阻滞时(如胸椎旁阻滞),可以避免误伤胸膜、腹膜等重要器官。
(三)用药量减少
由于药物被精准地注射到目标位置,不需要靠大容量的药物去“漫灌”以确保效果。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通常可以使用更小剂量的局麻药就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阻滞效果,进一步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尤其对老年、体弱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为有利。
(四)起效更快,效果更完善
精准的注药位置使药物能迅速、充分地作用于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通常更短,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效果也更完善,为手术提供了更优良的条件。
(五)患者舒适度提高
1.减少了传统操作时寻找异感(一种触电样感觉)的需要,减轻了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
2.对于无法配合或表达异感(如儿童、昏迷、痴呆患者)的病人,超声引导几乎是唯一可靠的选择。
(六)应用范围更广
使得一些传统盲法难以实施或风险较高的神经阻滞变得安全可行,例如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等新兴的躯干阻滞技术,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而言之,超声引导技术将神经阻滞从一门“经验艺术”转变为一门“可视科学”,极大地提升了区域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讯员 李安超)

初审编辑:亓秀宝
责任编辑:贺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