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八院(原莱钢医院)齐修远:我的甘肃和政医疗支援纪实

2025-10-27 20:17: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齐修远

  从泉城到西北,使命的召唤。作为一名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齐修远(下文以第一人称我自述)的日常是与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打交道。当得知医院需要我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对口支援时,一种混合着责任感与探索欲的冲动在我心中涌动,能将个人的专业知识播撒到千里之外的西北大地,为当地民众的健康尽一份力,这无疑是医者价值的深刻体现。我深知,这三个月的支援,不仅仅是简单的坐诊看病,更是一次技术、理念与情感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初到和政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我感受到了同事们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当地患者的深切期盼,同时也观察到科室在技术层面存在的一些提升空间,比如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技术规范化:科室对于溶栓适应症、禁忌症的把握,以及溶栓流程的时效性控制,尚有优化余地。我结合市八院成熟的卒中中心建设经验,与科室主任、骨干医生深入探讨,在每周四的早晨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严格把握时间窗:强调“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细化每一个环节,协助科室优化急诊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精准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通过案例教学,详细解读最新指南,重点针对患者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病等复杂情况的评估进行梳理,减少了决策犹豫,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科室讲课成为我与当地医生交流知识、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从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到癫痫的规范化诊疗,从神经系统疑难病例讨论到最新诊疗指南解读,我力求通过系统性的培训提升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

  规范书写病历,筑牢医疗质量的基石。病历是医疗活动的忠实记录,更是医疗质量、科研水平和法律保障的基石。科室的病历书写,在细节上存在不足,如现病史对症状演变描述不清、神经系统查体不够系统规范等。我参照国家病历书写规范和市八院标准,协助科室规范了脑梗死、脑出血、癫痫、头痛等主要病种的病例书写模板。模板并非僵化套用,而是强调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逻辑性与重点。强化诊断思路训练,病历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想”出来的。通过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引导医生们将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有机串联,形成清晰的诊断思路,并最终体现在病程记录和出院小结中。

  下乡义诊,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支援至今,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多次下乡义诊活动。义诊过程中,我发现当地居民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知极为有限,脑卒中防治知识尤为匮乏。许多患者在脑卒中发病的早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病情延误。因此,每次义诊我都会向当地居民讲解卒中早期症状和急救知识。同时,还指导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识别和处理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建立了县乡两级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

  时光飞逝,我的支援工作已开展一月有余,驻足回首,感慨万千。和政县的自然环境与济南市迥异,但生命的重量同样沉重。当地的医护人员,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的淳朴、好学和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而我的支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市八院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帮助,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离不开和政县人民医院同事们的关心和照顾。东西部协作,架起的是一座技术的桥梁,更是一座情感的桥梁。作为其中一份子,我倍感荣幸。这次经历,对我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职业淬炼。它让我跳出熟悉的环境,思考医学的本质和医者的责任,让我更加懂得因地制宜、教学相长的意义。身为医者,愿我们都能保持初心,用仁心仁术守护生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谋福祉。(通讯员 齐修远)

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