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伊廷明,下文以第一人称我自述)来到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初到临夏,干燥的气候和海拔落差让我稍感不适,但民族医院同仁们热情的笑脸和求知欲,瞬间驱散了我所有的不安,共同的临床工作让我立刻找到医务工作者的归属感。
扎根临床,治病救人。临夏市民族医院泌尿系疾病的患者非常多,且很多患者病情较重。一个月以来,我已主刀完成了十余台经尿道腔镜微创手术,术后病人均顺利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授人以渔,培养团队。援建的核心是“造血”而非“输血”。因此,在每一次查房、每一台手术中,我都坚持进行“现场教学”,讲解手术要点、解剖层次和并发症防治。我与科室的医师结成了“师徒对子”,现在科室骨干已经能在我辅助下独立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腔内手术步骤。看到科室同事的成长,是我这一个月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规范流程,优化诊疗。我将市八院泌尿外科成熟的疾病诊疗路径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带到临夏市民族医院泌尿外科,与科室同仁一起讨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优化了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流程。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为患者节省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得到了民族医院同事和患者的认可。
通过不断磨合与适应,我已经融入了民族医院泌尿外科的日常工作。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体会到,医学无地域,仁心无民族。支医工作任重道远,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定当不负重托,继续努力,用市八院的精湛医术与优良医风,带动临夏市民族医院泌尿外科的发展,造福更多的临夏百姓。(通讯员 伊廷明)

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