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式建楼 钢城区装配式建筑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5-08-28 17:29:4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亓业

  近日,来到位于钢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只见机器人正进行焊接工序,加紧生产不同类型的建筑零部件。这里生产的产品,包括建筑类钢结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还有桥梁类建筑等,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已开始向国际市场开拓。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凭借其高效、环保、节能的显著特点,正逐步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聚合发展 龙头引领产业集群

  钢城区作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以及全省钢结构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集中示范区,在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持续激发产业活力,钢城经济开发区积极牵头组建了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成立后,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效益、更好的质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共进,促进装配式产业集聚壮大……”在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揭牌仪式上,钢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庆宏说。

  钢城经济开发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联盟以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聚焦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产业化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借助智能工业化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钢城经济开发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目前,联盟已培育出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鲁碧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并吸引了上下游企业30余家集聚于此。

  品牌打造 从“制造”到“智造”

  “抗震性能优良、建设周期大幅缩短、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回想起去年承建学校教学楼建设时的场景,项目现场负责人感慨万千,“当时的建筑材料全部出自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零件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后,运到工地就能直接安装,真是又快又好。”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如今,钢城区的楼房、体育场馆、工业园区、大桥等建筑项目,成功将“工地”搬进“工厂”,把“建造”转变为“智造”,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引领传统建筑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而这,正是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打造的一体化建设应用场景的生动体现。

  当前,装配式建筑行业正积极向“新”求“变”,在智能建造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作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加工企业,无疑是这一变革浪潮中的佼佼者。

  “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的重点项目,公司已构建起钢结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建筑施工、物流贸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公司钢结构构件年加工量达10万吨,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创新,个性化订单持续增长。”公司副总经理陈业鹏表示,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既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天然具备装配化、工业化、绿色化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建筑效率,降低能耗,有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产品升级 引领产业新变革

  在钢城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的浪潮中,3D打印技术正以“设计 - 生产 - 施工”全链条的革新,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方向迈进。作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钢城区通过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形成了以混凝土3D打印为核心、多材料协同应用的特色发展路径,为装配式建筑产业注入了全新动能。

  走进诚安建材的生产车间,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画面映入眼帘。机械臂宛如灵动的舞者,沿着数字化模型精准地堆叠混凝土浆料,一座造型别致、独具匠心的园林景观小品初具雏形。据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该设备生产的混凝土构件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艺术装置、特色建筑外立面等领域,从公园廊架到创意雕塑,从生态围墙到文旅建筑,突破了传统工艺对复杂造型的限制,让建筑美学与功能实用性实现深度融合。

  从混凝土到钢结构,从工厂到工地,钢城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之路,是技术革命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的缩影。3D打印技术不仅重塑了建筑的生产逻辑,更重新定义了人与城市的关系——在这里,每一栋建筑都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每一块构件都承载着绿色发展的承诺。(通讯员 亓业)

初审编辑:亓秀宝

责任编辑:贺存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